ID: 24488857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1-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892168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学年,哲学,必修,统编,思想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024统编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新授课课件 上个月末,浙江德清一位网友发现,家里放了一个多月的苹果上,竟长出了白色的蘑菇。她在抖音上晒出图片,登上抖音热榜。 随后,这颗苹果通过快递跨越2000多公里的距离,抵达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实验室。 长在苹果上的蘑菇会不会有毒?这颗苹果会有蘑菇味吗? 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能复刻吗?会对苹果种植产生负面影响吗? 议题1 如何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总议题:关于蘑菇是否有毒的认识从何而来? 议题2 长菌苹果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目的? 议题3 菌草技术何以被研发并造福人类? 议题1 如何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6月末,浙江梅雨不断。浙江德清的邓小姐发现,家里放了一个多月的苹果上,竟长出了白色的蘑菇。她在抖音上晒出图片,登上抖音热榜,“长菌苹果”被网友戏称为“果菌王”。 中国科学院的许博士关注到此事后,有意购买用于研究,邓小姐将其无偿献出。 活动任务: 1.谈谈你对这一“长菌苹果”的初印象。 2.这种蘑菇是什么?能否食用?苹果上面为什么能长出蘑菇? ≠ ≠ 议题1 如何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蘑菇长得挺好看,像把小扇子,还有波浪纹,用手轻轻碰了一下,硬度跟平时吃的白蘑菇差不多。 许博士已尝该蘑菇,没有特殊味道。 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感性认识(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这种蘑菇是什么?裂褶菌(白参),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担子菌。 能否食用?大多数有毒,慎食慎用。 苹果上面为什么能长出蘑菇?有孢子侵染苹果内部,温度湿度都适合。 理性认识(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议题1 如何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初级阶段———感性认识(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高级阶段———理性认识(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发展、深化为 依赖于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辩证统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两种反映形式———两个阶段 活动任务:对长菌苹果的研究需要借助哪些条件?这株菌株有怎样的研究价值? 议题2 长菌苹果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目的? 许博士切开苹果,观察侵染的部分,并随即对苹果不同部位分别接种,观察各部分菌丝的生长情况。提取白参子实体DNA序列,鉴定该菌株属于裂褶菌。 现在白参菌丝长势喜人,随后将进一步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预计很快就能进入栽培实验阶段。 议题2 长菌苹果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目的? 人们 客观世界———物质活动 客观物质性 改造(工具、设备……) 社会历史性 有目的性 社会关系 主观能动性 直接现实性 主体 手段 对象 性质 结果 观念———现实 实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新社会结构 新社会关系 议题2 长菌苹果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目的? 白参作为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有很大的栽培价值和经济价值,该菌株为日后的白参菌种选育提供参考。可选育生长快,产量高的菌株,也可用于杂交。对应对苹果真菌病害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70年,美国学者A.J. Latham做过实验,把裂褶菌菌丝接种到苹果上面,且成功长出了子实体。早在20年前,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赵琪博士就已对裂褶菌展开研究。从神舟十二到神舟十四 ,再到神舟十六 ,白参家族已先后3次上天。许博士所在的课题组是国内首个规模化进行食用菌航天育种的团队。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 有意识的活动 历史地发展着的 处在社会关系中 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都受到一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