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地理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 案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 铅笔作答,字体工 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6月21日下午,我国多地可观测到“日环食”天文景观,此次日 环食非常接近“全食”。错过了这场“日环食”,下一场我国境内可见的日 环食要等到2030年6月1日。下图为此次金边日食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 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高 一 地理试题第1 页 共 8 页 A. C. ( 地球 月球 △ 月 球 太阳 地球 太阳 ) B. D. ( 地球 月 球 太阳 地球 太阳 月球 ) 2. “日环食”发生时,下列活动受影响最明显的是 A. 信鸽迷途 B. 无线通信 C. 光伏发电 D. 极光景观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刊行的《塔子沟纪略》记载: “鱼儿石,塔子 沟西北二十五里(位于现辽宁省朝阳市) ……山之麓,掘地尺余,可得鱼儿 石……其厚者,可揭为二三层,面上俱鱼形,隐约如绘”。此后,科学家在 当地相继发现世界上第一只鸟化石(中华龙鸟,比德国的始祖鸟更古老)和 第一朵花化石(辽宁古果)。据此完成3~4题。 3. 第一只鸟化石和第一朵花化石所在地层形成时期 A. 煤矿铁矿大量形成 B. 三叶虫在海中畅游 C. 哺乳动物大量繁殖 D. 恐龙在陆地上奔跑 4. 推断上述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为 A. 温暖湿润 B. 岩浆喷涌 C. 浅海静水 D. 冰川广布 2025年7月30日7时24分(北京时间),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52°31N, 160°09E) 发生8.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千米。此次地震在太平洋海域引 发海啸,对我国沿海部分地区造成一定影响。下图分别为此次震中位置及地 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 莫霍面一 软流层 ) ( 古 登堡 面 ) ( 北极圈 图 例 9地震点 海洋 -- 板块边界 ) 5.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 A.① B.① 与 ② 之 间 C.② 与 ③ 之 间 D.④ 6. 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是因为 ①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②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 ③地震波横波比纵波的破坏性大 ④纵波在所有介质中均能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海洋分层通常由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决定,主要由表层海水快速变暖 驱动,并最终表现为密度分层,密度大的水下沉,密度小的水浮在上面。根 据最新研究数据,全球海洋的分层现象正在显著加剧。据此完成7~8题。 大气变暖中的海洋分层 高一地理试题第3 页 共 8 页 表层暖水层 ( 海 水密 度 ) 温跃层 深层冷水层 小 ↓大 7. 海洋分层最为显著的季节为 A. 冬春 B. 夏秋 C. 秋冬 D. 春夏 8. 在北极地区,这种分层明显增强,其主要原因是 A. 表层海水盐度增加 B. 表层海水快速升温 C. 表层海水淡化加剧 D. 深层冷水上涌加强 湖陆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包 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烟台某中学地理社团发现当地某大湖 附近湖陆风现象显著,下图为该地理社团绘制的湖陆风日变化图。据此完成 9~10题。 时间/时 图例 风向 …-风速 9. 当地湖风风向及风速最大的时刻分别是 A. 偏北,0时 B. 偏西,5时 C. 偏东,12时 D. 偏南,18时 10. 下列能正确表示7时近地面湖陆风及等压面的是 A B C D 2023年7月28日至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的影响,天津发生特大 暴雨和洪涝灾害,经观测,该河口外浅海表层盐度发生剧烈变化。下图为天 津入海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