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提问:“你同意武昌起义是一场‘意外’这个观点吗?” 导入新课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标要求 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准确说出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基本信息并概述其影响。 2.通过阅读材料、研读史料,概述武昌起义爆发的过程和结果,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增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政意识。 3.通过学习革命党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事迹,感悟他们为国为民、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第9课 辛亥革命 任务一:阅读教材52-53页,简述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后续发展形势。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下令将已准交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转而向外国银行借款修路。随后,又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大臣强行接收广东、四川、湖南、湖北铁路公司。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损害了民间利益,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 活动1: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52页正文第一段,找出哪一事件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 一 首义惊雷 武昌破晓 活动2:阅读教材52-53页,梳理武昌起义的过程。 一 首义惊雷 武昌破晓 时间 革命组织 主要力量 过程 夺取( )→进攻( )→占领( )→攻占( ) 结果 时间 革命组织 主要力量 过程 夺取( )→进攻( )→占领( )→攻占( ) 结果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军械库 总督衙门 武昌城 汉口、汉阳 文学社与共进会 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 问题:阅读教材知识拓展,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级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什么问题? 材料二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党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材料一 黎元洪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一 首义惊雷 武昌破晓 如何阅读历史地图: ①看图名。区别地图的类型,了解地图的主题。 ②看图例。弄清符号的含义,了解事件发展的态势。 ③将图中信息与课文内容进行对照。 识读地图,说说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形势发展的状况?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 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一 首义惊雷 武昌破晓 南京临时政府 时间 首都 临时大总统 纪年 立法机构 意义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 民国肇建 约法立纲 任务二:阅读教材54页,梳理中华民国建立的概况,完成表格。 活动: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奉行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请你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完成连线。 任务三:阅读教材54-55页,说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