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一、选择题 1.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反映出春秋时期( ) A.战争频繁,人民困苦 B.青铜礼器,种类繁多 C.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D.诸侯混战,郑国败落 2.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交好 C.周天子势力强大于诸侯 D.周王室衰微 3.春秋时期,晋国内部发生了“曲沃代翼”事件(曲沃小宗取代翼城大宗成为晋国国君), 这一事件反映了( ) A.宗法制遭到破坏 B.分封制得到巩固 C.礼乐制日益完善 D.禅让制重新实行 4.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 A.项羽 B.秦孝公 C.秦始皇 D.齐桓公 5.《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美玉),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姬姓诸侯国,都城朝歌)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与这一作品创作背景有关的史实是( ) A.弭兵大会 B.礼崩乐坏 C.兼并土地 D.春秋争霸 6.下列成语典故反映的史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负荆请罪 D.胡服骑射 7.小历同学在一次成语故事会中讲述了以下历史故事,这次故事会的主题应为( ) A.氏族公社 B.刀耕火种 C.诸侯争霸 D.农民起义 8.“春秋时期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大国争霸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但战争打破了各族间原有的界限,为各族的交往、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春秋时期的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 B.诸侯争霸具有双重影响 C.争霸战争反映了国家统治权力转移 D.诸侯争霸不利于社会发展 9.《国语 齐语》中提到:“恶金(指铁金属)以铸锄、夷、斤、斸(zhǔ),试诸壤土。”“恶金” 是指铁金属,用来制作锄头农具。这说明在春秋时期( ) A.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 B.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 C.青铜器工艺技术水平提高 D.铁制农具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10.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制生产工具,它引起的最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是( ) A.冶铁业规模很大 B.水利工程大量修建 C.思想领域空前活跃 D.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11.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动荡的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统一国家的建立 12.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共王帮助齐国攻打鲁、卫,鲁国以匠人、女工、织工各百名手工业者送楚求和。这一记载可用于佐证( )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鲁国手工业的发展 C.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D.百家争鸣影响深远 13.在山西侯马发掘的春秋晚期晋国铸铜遗址中,出土了数万块陶范(铸造模具),这些陶范种类繁多,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不同器形的范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类器物的范具还细分为浇口范、主体范、附件范等,显示出明确的生产分工。这表明春秋时期( ) A.官营手工业服务于对外贸易 B.手工业规模扩大分工细致 C.家庭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 D.青铜器制作技术领先世界 14.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D.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材料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研究,我国远古时期打制工具的方法有锤击法、砸击法、投击法等。据此,原始人类将石头制成各种实用的工具。如用于挖掘块根的大尖状器,切割、刮削用的刮削器,用作砍劈、敲砸、挖掘等多种用途的砍砸器,作投兽捕猎用的石球,等等。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