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选择题 1.下表是某班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第一幕:鸿门宴 第二幕:决战彭城 第三幕:垓下之战 第四幕:自刎乌江 A.平王东迁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赤壁之战 2.“秦始皇统一中国,实现了大一统,并在制度层面上进行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设计。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材料说明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民族大交融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C.向封建社会过渡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 ) A.兵力更强 B.善于用人,注重收揽民心 C.武器更先进 D.占据了富饶的关中地区 4.下列举措反映了西汉王朝( ) 时间 内容 汉高祖时期 “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等。 文景时期 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酷刑,勤俭治国等。 A.实行推恩令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不断加强边疆管理 D.确立儒学主导地位 5.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大片田地荒芜,“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此现象,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焚书坑儒 B.休养生息 C.严刑峻法 D.盐铁专卖 6.下图中①处应填写的历史事件是( ) A.轻徭薄赋 B.楚汉之争 C.秦朝灭亡 D.文景之治 7.下表所示是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部分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最能直接印证西汉初期( ) 服饰 ◇保存完好的多种丝绸衣物,如重量仅48克、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 饮食 ◇多种烹饪用的植物油、酒类及精美漆器食具 ◇稻谷、小麦、黍等粮食作物遗存 ◇多种蔬菜、水果,如葵、芥菜、姜、藕、甜瓜、枣、梨、杨梅等 养生与医疗 ◇帛书《五十二病方》和帛画《导引图》 A.长沙地区已普及牛耕技术 B.中医理论体系已完全成熟 C.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8.秦朝的田赋高达“三分取其二”。汉初,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景帝再降为“三十税一”。汉初统治者持续降低田赋的根本目的是( ) A.减轻农民负担 B.缓和民族矛盾 C.巩固汉朝统治 D.削弱地方势力 9.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汉朝时期原始史料的是( ) A.电视剧《大汉王朝》 B.“汉并天下”瓦当 C.汉高祖斩白蛇的传说 D.东汉时期的童谣 10.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文帝、景帝时期,“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推行巩固了统治 B.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指导思想 C.休养生息政策的持续实施 D.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11.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却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封制的进一步废除 B.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C.北方边境地区的巩固 D.盐铁专卖政策的实施 12.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贾谊和晁错建议的核心观点是( ) A.废除严刑 B.以农为本 C.以德化民 D.兴修水利 13.考古发现,西汉文景时期的关中地区,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且出土的农具中,铁犁、牛耕工具的比例显著增加。这一现象佐证当时( ) A.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B.政府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C.商业活动活跃,城市繁荣 D.诸侯势力扩张,割据一方 14.历史学科具有让后人汲取前人智慧的价值。“文景之治”给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