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该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击匈奴 B.实施“推恩令” C.盐铁专卖 D.尊崇儒术 2.下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87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3.秦灭蜀后,在蜀地设立蜀郡,并在一些重要地点设县。汉代元朔二年,汉武帝设置广都县,包括今天双流、龙泉、简阳、眉山仁寿等地。这些政治措施旨在( ) A.维护礼法制度 B.推行以德治国 C.选拔优秀人才 D.加强中央集权 4.秦朝在郡设有守、尉、监,三者间兼有分工与监督;西汉由地方长官负责层层督察下属;东汉至南北朝时,州、郡、县分别设官员对地方进行监察。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A.中央与地方矛盾不断加剧 B.郡县制度存在明显弊端 C.政府强化地方官员监督 D.政府官僚队伍逐渐膨胀 5.统一思想,以儒家为本,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利益。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C.颁布“推恩令” D.尊崇儒术 6.下表是秦汉时期的统治思想,这表明不同时期统治思想发生转变的关键在于( ) 时期 社会背景 实行措施 秦朝 秦朝奉行法家理念,而秦朝初期,儒家日渐壮大,国内儒生时常非议朝政 “焚书坑儒” 西汉初期 (高祖、文景时期) 汉初战火甫熄,百废待兴,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局势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汉武帝时期 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尊崇儒术 A.是否调动地方活力 B.是否取得实质成效 C.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需要 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伦理化”。历史上“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战国时百家争鸣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武帝尊崇儒术 D.汉文帝休养生息 8.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主张被采纳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学术多元化 B.加强思想统一 C.促进经济发展 D.提升军事力量 9.汉武帝罢黜治(研究)商鞅、韩非、苏秦、张仪学说的贤良,设儒学五经博士,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做法( ) A.促进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 B.标志着汉朝教育体系完备 C.推动了选官方式的多元化 D.促进了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0.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由此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 ) A.尊崇儒术 B.“推恩”政策 C.休养生息 D.北击匈奴 11.《汉书·食货志》记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一种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法规反映出当时( ) A.实行盐铁官营 B.统一铸造货币 C.建立刺史制度 D.统一调配物资 12.“小钱币,大历史”。下图是小秦同学整理的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货币的变化,从中反映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币制混乱 B.阶级分化 C.政权分立 D.集权统一 13.“大农(大司农)诸官尽笼(掌控)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无)所牟大利,则反本(农业),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 ) A.统一铸币 B.盐铁专卖 C.平抑物价 D.征收车船税 14.汉武帝颁布“六条问事”,明确刺史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