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0801

【紧扣课标 活学活用】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1006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方,解析,答案,练习,同步,内迁
  • cover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①和②分别代表的是( ) A.商、秦 B.夏、西晋 C.秦、西周 D.秦、西晋 2.根据下表的课文子目,判断该课的课文标题应该是( ) 西晋的建立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图的一部分,空白处应该填的是(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北魏 4.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一个短暂统一的政权,其兴衰耐人寻味。与西晋骤灭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北民南迁 C.淝水之战 D.八王之乱 5.“统治阶级内部爆发‘八王之乱’的同时,内迁的各少数民族部落也纷纷起兵……西晋王朝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只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短暂历史,被匈奴贵族刘渊父子的铁马强弓所摧垮。”这反映了西晋王朝的特征是( ) A.民族交融,大权旁落 B.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C.内迁各族,起兵反晋 D.内外交困,短暂而亡 6.成语“乱七八糟”与中国历史上的两次重大动乱有关,二者分别是“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其中“八王之乱”( ) A.致使东汉的统治名存实亡 B.沉重打击了东晋的统治 C.是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D.是内迁各族的武力反抗 7.“西晋初,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该措施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 A.分封制度有利于西晋的发展 B.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C.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D.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掌控 8.280年,西晋统一了全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统治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 A.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的政策 B.分封诸王并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C.统治者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 D.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 9.西晋末年,京城官员张轨主动请求调往武威,就任凉州刺史,他采取了“重教化”与“拔贤才”的政策,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据此可知,河西地区儒学昌盛的原因是( ) A.政局相对稳定 B.地方政府支持 C.儒学大家的倡导 D.民族交融的推动 10.某学者说:“自八王乱起,纲纪不立,朝政日非,加以天灾人祸,凋敝之极。”该学者描述的现象加速了( ) A.黄巾起义 B.州牧割据 C.西晋灭亡 D.东晋灭亡 11.自西晋以来,从北方迁入内地的民族中,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后代,鲜卑族自称是黄帝或其后裔;同时,内迁各族统治者在政治上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以上现象说明( ) A.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 B.北方民族对中原文化产生认同 C.匈奴族、鲜卑族已经完全融入汉族 D.内迁民族受到西晋的残暴统治 12.阅读下表,该表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时期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数量 汉族迁往南方数量 东汉末年 较少 较少 西晋时期 大量 大量 A.政权分立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 13.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开凿灵渠 B.人口迁徙 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4.“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北人避胡多在南。”这反映两晋时期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 ) A.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 B.西晋统治者鼓励南迁 C.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方动荡 D.东晋统治者偏安东南 15.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钱无耳,可使鬼。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 A.金钱至上 B.鼓励消费 C.豪华奢侈 D.重农抑商 16.小华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制作了一张地图,下方空白处应填上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