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0805

【紧扣课标 活学活用】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11628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鼎立,解析,答案,练习,同步,三国
  • cover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 1.三国时期,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关键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政治优势 B.占据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C.得到孙权的军事支持 D.推行汉化政策,赢得少数民族支持 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可以归纳为一个主题,主题的名称是( ) A.东汉的兴衰 B.三国鼎立 C.开放与交流 D.变革的时代 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分享了如下表格,根据此表,可以归纳出两场战役的共同特点是( ) 战役名称 兵力对比 战役结果 官渡之战 曹操 4万 曹军胜利 袁绍 10万 赤壁之战 曹操 20余万 孙刘联军胜利 孙刘联军 约5万 A.范围广大 B.流动性大 C.破坏力强 D.以少胜多 4.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呈现了高超的战争艺术,主帅的指挥影响战争的结局。都指挥了下列两场战役的主帅是( )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5.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6.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势力逐渐形成。这一局面为后来的( ) A.春秋争霸奠定基础 B.战国七雄局面形成 C.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D.西晋统一创造条件 7.卜正民在《分裂的帝国:南北朝》就某一战役提到:“北方军队想要占领南方……首先面对的就是需要进行长途跋涉,而且要适应水上而非陆上作战。曹操向北方撤退使其尽快统一中国的希望落空”。这次战役指的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8.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属于研究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时期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B. C. D. 9.为了保证军粮供应、一定程度上稳定流民,196年曹操采纳枣祗的建议。这一建议的落实,对以后曹操军事实力、政治威望的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建议”是( ) A.接汉献帝到许 B.实行屯田 C.广泛招贤纳士 D.火烧乌巢 10.“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蜀……”由此可知,三国时期( ) A.中原农业生产恢复 B.民族交融逐渐增强 C.三国进行经济交往 D.政权对峙局面形成 1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示意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12.下表是学生小艾利用AI学习历史时,在笔记中记录的某阶段学习环节,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前奏曲———AI梳理权谋势的较量 ·进行曲———AI演示曹刘孙的博弈 ·奏鸣曲———AI解析魏蜀吴的竞赛 A.江南地区开发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宗室诸王争权夺利 13.据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时代特征是( ) 人物 史事 曹操 经营关中,扫平割据势力,完成北方统一 刘备 占领荆州南部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 孙权 将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把刘备势力挤出荆州地区 A.繁荣开放 B.政权分立 C.民族交融 D.社会变革 14.“家国情———是历史学科追求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国家主权意识”又是“家国情———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当今“家国情———的“国家主权意识”的有( ) A.“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中,宋朝疆域最大 B.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C.氐族人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提倡儒学 D.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5.这是同学制作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图的一部分,图中空白处对应政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