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 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歌》我们耳熟能详,它可以用来( ) A.指导农业生产 B.提升教育水平 C.强化思想控制 D.展现社会风貌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从民间歌谣谚语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该农书是( ) 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兰亭集序》 3.贾思勰说:“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在《齐民要术》中,讲种粮食的篇幅最大。这反映出作者提倡( ) 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 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 C.立足于农,以农为本 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 4.为展示古代科技成就,彰显古代科学家精神,我国在1955年发行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邮票,祖冲之纪念邮票是其中一枚。将祖冲之列入其中是因为他( ) A.著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 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C.使用胶泥刻字,用火烧制,制成了泥活字 D.著成了“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北魏出现较详细的星象图,南朝的祖冲之创制先进的《大明历》。上述成就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农业生产 B.探索太空奥秘 C.巩固封建统治 D.提高医疗水平 6.徐显秀是北齐太尉,在他的墓葬中发现有当时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北齐时代壁画,其中墓葬东壁上有一幅侍女图(如下图),侍女裙上有波斯流行的连珠纹作为装饰,并有所创新。这幅壁画可以说明南北朝时期的(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经济繁荣 D.文化传承 7.2024年9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市考察。他来到麦积山石窟,了解当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他说,我国四大石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他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深远影响我国石窟文化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8.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线条纤细流畅,人物神态生动逼真,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这些作品共同体现了( ) A.秦汉时期的艺术风格 B.三国时期的文化成就 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特色 D.隋唐时期的艺术繁荣 9.东晋时期,被后人尊为 “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的是(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祖冲之 D.贾思勰 10.下图是汉字“中国”的演变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发展一脉相传 B.汉字由简到繁 C.汉字造字单一 D.字形不具延续性和传承性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在科技与文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 ①贾思勰———《齐民要术》 ②屈原———《离骚》 ③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顾恺之———《女史箴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成就较高,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下图的文化成就出自( )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A.王羲之 B.顾恺之 C.祖冲之 D.贾思勰 13.梁朝吴筠的《咏宝剑诗》写道:“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这首诗直接反映了( ) A.民族间交流交融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军事强国的实现 D.冶炼技术的进步 14.“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统一后重新整理清乐,隋文帝称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