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教材解读 第七课 追求自由平等 7.1 珍视自由 7.2 践行平等 第九课 积极奉献社会 9.1 社会责任我担当 9.2 奉献社会我践行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单元目标:本单元以“社会责任”为主题,围绕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责任奉献等,主要让同学们明确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理解责任和奉献的意义,懂得自身在社会生活中肩负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8.1 坚守公平 8.2 守护正义 第七课 追求自由平等 7.2 践行平等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性,认识我国法律对平等的保障,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认同与信心。 2.法治观念:理解平等的含义与表现(人格平等、权利义务平等),明确践行平等的具体要求,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观念,学会用合法方式维护平等。。 3.责任意识:主动践行平等,在生活中维护他人平等权利,助力平等社会建设。 4.道德素养:尊重他人人格,平等对待所有社会成员,摒弃欺生凌弱。 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8-61,思考以下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平等的地位、内涵? 2.平等的表现? 3.平等的重要性? 4.如何践行平等? 导入新课 视频赏析 欣赏《中国妇女的半边天》 思考:结合视频,我国为何极力推进妇女解放,维护妇女的权利? 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体现了对平等的追求。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第一部分--何为平等 结合上述漫画: 1、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平等? 2、是不是只有一模一样才叫平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内涵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平等)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结果平等)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注意:平等不是完全(绝对)的平等,平等是承认合理的差别存在,类似“平等就是平均主义”“绝对平等”的表述是错误的。 特殊 情况 环节一:共谈“平等话题”,明晰平等内涵 生活中这种“差别对待“的做法,有没有违背平等原则? 不违背。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所以给予他们“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今年7月,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某培训学校体罚员工在地上“狗爬”,多名前员工讲述亲身经历,称最离谱的一次有人爬了50多圈,想离职,老板就用违约金来威胁。老板认为自己可以随意对员工进行辱骂处罚和压制。 你如何看待这种想法? 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 生活中虽然有贫富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是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探究与分享(P62) 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思考:结合上述规定,谈谈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我国宪法和法律都有关于平等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 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问题1 看图思考:1.平等的内涵、表现。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②人格平等。 ③权利义务平等。 人格尊严强调每个人都应被当作“人”来对待,无论其职业、职务、政治立场等有何差异,其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平等的尊重。(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