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素养提优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书写。(3分) 爷爷常常以字画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高雅的意境。现在请你将“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用楷书写到他刚完成的画作上,要求字迹工整匀称,清秀美观。 二、小文写了一段艺术节的开场词,读开场词,按要求完成练习。(5分) 音乐是灵动的,丝竹管xián( )能奏出wēi wēi( )高山、娟娟流水,黑白琴键能描会出chún jié( )的月光、迷人的lái yīn hé( )风光;绘画是奇妙的,水墨泼洒出jǐn xiù( )山河,工笔细作展现生活百态;还有戏曲、书法等,它们共同 pú xiě( )出艺术的灿烂之歌。 1.小文忘了一些字怎么写,用拼音代替了,请你帮他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词。(3分) 2.这段开场词中有两处错别字,请你圈出来,并在横线上改正。(2分) . 三、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模型 模范 模样 楷模 B.挑战 挑逗 挑衅 挑担子 C.窘相 长相 照相 相貌 D.载重 装载 记载 一年半载 2.下列句子中,源于戏曲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学一周以后,新当选的少先队大队委员在升旗仪式上粉墨登场了。 B.我叠花篮,她也叠花篮;我画写意山水画,她也画写意山水画,她硬是跟我唱起了对台戏。 C.王爷爷唱起《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那真是有板有眼,字正腔圆。 D.徐阿姨穿上早已准备好的礼服,兴致勃勃地问:“瞧,我这行头怎么样?” 3.下列句子中,不是描写音乐的一项是( ) 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B.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4.下列对破折号的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表示解释说明) B.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表示转折) C.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表示声音的延长) D.我们殷切地希望———希望你们胜利归来。(表示意思递进) 5.下列句子中,含义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包含的道理最接近的一项是( ) A.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劳动最幸福。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②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③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父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 ④日子一长,他的眼睛渐渐有神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⑤为了练眼神,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A.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④②⑤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苏轼,告诉我们艺术家要向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B.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 C.《伯牙鼓琴》反映了朋友间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D.中国的国剧———评剧,有多变的脸谱,也有用马鞭当作道具的表演方式。 8.下列有关做课堂笔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做课堂笔记,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思考。 B.做课堂笔记时可以顺便把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C.听课过程中若产生了疑问,可以先记录下来,课后再继续思考或查阅资料。 D.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所有内容,无论是否重要,都需要记录下来。 9.下面这段话所表达的观点是( ) 艺术与历史息息相关,透过艺术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时、那事、那景:故宫博物院记载着明清两代的历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录下兰亭山水美景,与友人雅聚之乐;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