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4721

第13课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课件

日期:2025-11-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39251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面对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和北洋军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毛泽东等人领导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单元导言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78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83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89 主题 1.国共关系 2.革命道路 合作--破裂--对峙 武装起义--井冈山道路--破困与拓局 本单元是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的关键部分,它既展现了国共关系的复杂变化,又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阐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性和必然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突破困境,走向胜利的历史担当。(★★★)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1.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民革命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北伐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先生依靠地方军阀,相继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屡遭失败,同时,他逐渐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没有出路的,必须给国民党补充新鲜血液。 共产党 国民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为何会走向合作?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背景 国共两党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使双方都认识到必须要找到革命的同盟者(必要性) 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合作基础)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准备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阅读教材,归纳其概况 中共三大 主要内容 意义 ①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农、小资和民资的革命同盟。 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开展合作,但仍保留中共党籍、服从中共中央领导。 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国民革命作了准备。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保持各自组织独立,通过签订协议建立联合组织。 国民党一大 主持 地点 参会 党员 主要内容 意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合作标志 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阅读教材,归纳其概况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1月 广州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