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 1.跨学科 下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 A.五四运动的成功开展 B.中共一大的正确决策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下表为中共早期四次会议的重要工作部署,四次会议共同反映了中共( ) 1921年中共一大 “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 1922年中共二大 “到群众中去” 1923年中共三大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5年中共四大 “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 A.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 B.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 C.积极地与国民党合作 D.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3.中共一大把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工作中心;中共二大主张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上述变化表明( ) A.党的工作顺应时代潮流 B.党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工人运动成为首要工作 4.1926年,从出征到攻克武昌的3个多月间,北伐军势如破竹,击溃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主力。这主要是由于( ) A.各派军阀的混战 B.国际力量的援助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国共合作的实现 5.新情境 下表是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包。据此推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图片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1924年1月) 文献 《革命军将以铁甲车猛攻武昌城》(《民国日报》1926年9月) 实物 “铁军”盾牌(民国十六年一月) A.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B.开辟井冈山道路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1922年列宁指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政党不但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而且要支持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基于这一认识,中国共产党( ) A.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B.领导南昌起义,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C.创建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 D.奔赴国难、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7.某历史研学小组计划到下面两个旧址纪念馆参观考察,由此推断该小组研学的主题可能是( ) 图1 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 图2 国民党一大旧址纪念馆 A.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8.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段史料,据此判断该学校创办的目的是( ) 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熊雄撰文《一年来的本校政治工作》,指出:“教育方针的总原则,就是‘军事与政治打成一片’。政治部依据这个原则,故对学生官长兵夫乃有贯注全部的政治教育计划。” 军校教导团排、连长丰悌对军校教育方针作了具体阐述,他说:“所谓教育方针,便是教育施行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乃是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而且不但是并重,政治教育更超过于军事教育之势。” A.培养军事及政治人才 B.传播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 C.强化国共两党凝聚力 D.激发民众支持革命的热情 9.下图是1926年6月和1927年6月部分省区农民参加革命运动,成为农会会员所占比例统计图。历时一年,这些省区农会会员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B.共产国际有力帮助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0.北伐途中,沿途群众送茶送饭,自发组织宣传队、慰劳队、向导队,武汉工人帮助北伐军搭桥运送补给;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解放上海,使北伐军顺利进入这座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这说明北伐战争( ) A.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达成 B.得到了工人群众的大力支持 C.掀起了全国工业化运动高潮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1.漫画《不彻底的重建》(如下图)创作于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画中建设城门的砖头上写着“军阀”、“旧官僚”、“老政客”。该漫画( ) A.说明北伐战争最终失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