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7592

【紧扣课标 高效练习系列】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6261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练习,长征,解析,同步,会议,遵义
  • cover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一、选择题 1.对以下示意图所反映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D.中国共产党日益走向成熟 2.1934年9月8日,《红色中华》报刊发表了题为《募集廿万双草鞋慰劳红军》的报道,号召全苏区群众在十月十日前募集二十万双草鞋慰劳红军。这一时期的红军行动是( ) A.战略转移 B.土地改革 C.支援抗战 D.救济民众 3.“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这是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十送红军》的部分歌词,反映了1934年红军长征时期红军与苏区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送别场景。该歌词的历史背景是( ) A.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长征 B.南昌起义后红军进军井冈山 C.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北伐军胜利进军 4.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 A.做出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决议 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5.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的讲话中说:“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以下史实能作为材料中“伟大实践”开端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遵义会议 D.解放战争 6.临夏市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开展一次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同学们选择的主题材料应是( ) A.北京学生爱国宣传活动 B.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C.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D.飞夺泸定桥与过雪山草地 7.“长征共历时两年,总行程6.5万里,红军战士转战14个省,跨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过了约40座高山,共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战士出发时大约有18.6万人,到结束时只剩约5.7万人。”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在长征途中形成了长征精神 B.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和曲折 C.长征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8.“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创作《清平乐 六盘山》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 ) A.领导全国工人运动快速发展 B.独立领导革命军队夺取政权 C.突破敌军围堵长征胜利在望 D.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9.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中心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完成了党的领导核心和红军主要力量的北移。这评述的是( ) 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长征 10.下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重要历史事件(部分)”的时间轴,其中▲处应为( ) A.遵义会议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夹金山 D.会宁、将台堡会师 11.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更重要的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D.开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红军长征时期曾流行过这样一首歌谣:“红军打仗真不错,粉碎敌人的乌龟壳,我们真快乐!亲爱的英勇的红军哥,我们胜利有把握。向前杀敌莫错过,把我们红旗插遍全中国。”这首歌谣反映出( ) A.北伐战争领导策略正确 B.土地革命的斗争效果显著 C.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D.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3.《长征组歌》的词作者肖华曾参加长征,“他以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写下了这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