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弋阳二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第1~3章,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顺利实施近火制动,正式踏入环绕火星轨道。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和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真正“踏上”火星的国家,也是首次火星探测即实现着陆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表面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表面,主要原因是( ) A.太阳活动极强 B.轨道半径很大 C.距离太阳更远 D.空气密度超低 2.“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进入环火星轨道后( ) ①脱离了地月系 ②脱离了太阳系 ③始终在银河系 ④进入了河外星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 A.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B.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 C.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 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 太阳能作为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下图示意海南岛年太阳辐射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海南岛太阳能空间分布特点是( ) A.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B.由中部向四周递增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东西部多于南北部 5.影响海南东方和琼海太阳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海拔 C.气象 D.洋流 人类利用地震波(下左图)揭示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对地球各圈层有着深刻影响。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大圈层,E为内部圈层的分界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人类利用地震波揭示地球内部结构时,发现( ) A.P波通过莫霍面时速度降低 B.软流层处地震波速度无变化 C.S波在E界面处消失 D.外核处S波速度加快 7.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根据海燕号气象观测无人机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获取的大气数据,该区域夏季对流层厚度较同纬度我国东部平原地区薄。同时,在平流层底部臭氧浓度较全球平均值低15%-20%,形成显著的“臭氧低值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青藏高原对流层厚度较同纬度平原薄,主要原因是( ) A.高原海拔高,太阳辐射弱 B.平原降水较多,大气湿度大 C.高原气温低,空气对流弱 D.平原人口密集,人为热源多 9.若该区域“臭氧低值区”持续扩大,对青藏高原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危害人体健康 B.可能导致酸雨增多 C.使区域降水减少 D.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图Ⅰ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Ⅱ为北京市2022年连续两天的天气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Ⅰ中( ) A.①为太阳辐射 B.②为大气吸收 C.③为大气逆辐射 D.④为地面辐射 11.图Ⅱ中10月25日比10月24日温差小,是因为图Ⅰ中的(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湖南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