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2025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化学 考生注意:本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如图是“承庆堂膏药"部分制作工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选料研磨 B. 麻油浸泡 C. 烈火煎煮 D. 滤汁存放 2. 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 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和分子学说 C. 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 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炼造的催化剂 3.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滴管取液体 B. 水的过滤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塞紧橡胶塞 4.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易晾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氮气被压缩到钢瓶里———分子间间隔变小 C.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 金属铁和镁化学性质不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5.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相符的是 A. 氧———助燃性—作嫦娥七号发动机燃料 B. 氮———化学性质稳定—食品防腐 C. 氦———沸点低—保护气 D. 稀有气体—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光—制冷剂 6. 2024年世界水日主题是“Water for Peace”(以水促和平),下列做法错误是 A. 使用节水龙头 B. 使用含磷洗衣粉 C. 保护森林植被,以涵养水源 D.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应爱护水资源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8.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混合物,中间为单质,后者为氧化物的是 A. 过氧化氢 液态氧 高锰酸钾 B. 冰水混合物 水银 二氧化碳 C. 锰酸钾 铝 氧化汞 D. 洁净的空气 臭氧 水 9. 下列选项中,意义与对应化学用语相符的是 A. 五氧化二磷—O5P2 B. 2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 C. 2个氧分子—O2 D. 2个氮原子—N2 10. 艾草中含有丰富的矢车菊黄素,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药理作用,其化学式为。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矢车菊黄素分子中含有8个氢分子 B. 矢车菊黄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矢车菊黄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4 D. 矢车菊黄素由18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构成 11. 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持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A A B. B C. C D. D 12. 模型认知是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建立的模型正确的是 A. 原子结构模型 B. 物质的构成模型 C. 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D. 四个氧原子模型 13. 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3:1 C. 反应后各元素种类不改变 D. 反应后的生成了二种新的分子 14.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科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因果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和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 阳离子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15. 下列实验方案与结论不相对应的是 选项 A B C D 方案 结论 说明瓶中气体为氧气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A. A B. B C. C D. D 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