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 唯物史观:认识历史事件的社会历史条件,培养唯物史观。 2. 史料实证:了解秦朝暴政表现,探究起义原因;分析陈胜吴广起义意义及项羽、刘邦战争性质变化。 3. 时空观念: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 4. 历史解释:根据秦朝刑具反映刑法严峻特点。 5. 家国情怀:认识秦朝灭亡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新课导入 唐朝诗人章碣《焚书坑》中“坑灰未冷山东乱”讽刺秦始皇焚书之举无法使统治长久。 今陕西西安临潼有坑儒谷,传说是当年坑儒之地。 思考: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秦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1. 背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社会的管理,为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2. 秦朝暴政的表现: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且统治暴虐。 材料一:(秦朝)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zhi]之食。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结论: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赋税。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材料:(秦朝)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上吊)于道树,死者相望。 结论:秦朝存在连年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的现象,农民阶级受到残酷剥削和压迫,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材料:① 或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货徭三旬。② 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趾,又黥为城旦。③ 贼入甲室,贼伤甲,甲号寇,其四邻、典、老皆出不存,不闻号寇,问当论不当?审不存,不当论;典老虽不存,当论。 结论:秦朝法律严苛、刑罚众多,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受牵连,刑罚残酷,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死刑。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材料:“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签种树之书。”“秦始皇使御史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结论:秦始皇为禁锢思想言论,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坑杀非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即“焚书坑儒”事件。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3.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材料: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lù]死(先羞辱后斩杀)咸阳市,十公主碟[zhé](肢解分尸)死于杜。…… 赋敛愈重,戍徭无已。胡亥即位后,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又将营造骊山墓地下机弩的工匠都活埋在墓中。他怕诸公子和大臣不服,于是与赵高密谋,更为法律,诛诸公子、公主二十余人和秦始皇亲信大臣蒙恬、蒙毅等,株连者不可胜数。其后,胡亥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胡亥又承袭始皇弊政,继续修治阿房宫等,并征调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遂下调郡县,以此赋敛越重,戍徭无已。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结论:秦二世胡亥统治更加残暴,表现为杀死兄长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对民众压迫残酷,恣意挥霍,继续营建庞大工程,征调民力屯卫咸阳,赋役愈加沉重,民众无法生活。 讲授新课 (二)陈胜、吴广起义 1. 背景: 材料一: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材料二:(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是以陈涉(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