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0712

主题二 生物与环境 学案(含答案)2026年中考生物学一轮专题复习考点解读(人教版)

日期:2025-11-2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2次 大小:3246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主题,生物学,人教,解读,考点,复习
  • cover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2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1.3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3.1.4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3.1.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 3.1.6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3.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3.2.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2.2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业要求 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 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态系统的分析或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调查、实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发展学生的建模思维。 无具体相关内容 纬度 具体表现 题型分布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分析题 考查形式 结合日常与传统文化情境:借助谚语、古诗词、生活现象出题;依托图表与模型:以生态系统结构图、食物链和食物网图谱、实验数据曲线图等为载体出题。设计探究实验:给出实验主题,要求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关联社会与生态热点:结合碳中和、生态保护、荒漠治理等热点问题。 核心素养考查 生命观念:重点培养“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念。 科学思维:侧重培养归纳概括、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与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强化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光 ①光影响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没有阳光,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柳树、玉米等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而像三七、人参等植物只有在森林底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山的阳面植物生长得好。 ②光对动物的影响: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2)温度:地球上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甚至死亡。 (3)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概述 举例 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