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1115

主题十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考点解读(菏泽专用)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474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主题,专题,专用,菏泽,解读,考点
  • cover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总体特征:抗日战争 政治 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国共关系由对立走向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的抗争,才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经济 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国民政府实施的战时体制,使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推动了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发展 思想 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局部抗战的开始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借口进攻东北军,史称“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2)抗日力量: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等将领)成为东北抗战的主力;1933年冯玉祥、吉鸿昌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3)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企图策动“华北自治”,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 “一二·九运动”,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背景:蒋介石坚持 “攘外必先安内”,围剿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影响,主张联共抗日。 (2)爆发:1936年12月12 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发动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和平解决: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赴西安调停,促成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结束了十年内战,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全面抗战的爆发 (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北平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军队改编: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4.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三个月,打破了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迷梦。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 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长达6周的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 30 万人以上,是人类历史上的反人类罪行。 (3)太原会战:国共合作的典范,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日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 5.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