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501121
主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考点解读(菏泽专用)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3677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主题
,
中考
,
专用
,
菏泽
,
解读
,
考点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总体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政治 政治分裂,政局动荡,但蕴含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人南迁,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经济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 文化 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一、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1.背景 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 曹操 刘备 孙权 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占领荆州南部以后加强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 把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不久把刘备势力排挤出荆州地区。 2.魏蜀吴政权及其统治举措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发展状况 魏 曹丕 220年 洛阳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蜀汉 刘备 221年 成都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吴 孙权 229年 建业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北方各族及内迁方向 西北的氐人和羌人 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 漠北草原上的匈奴人和羯人。 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 鲜卑人 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一部分 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结果 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有数万户,比西北部各族人口之和还多。 三、东晋的兴亡 1.兴亡:西晋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420年,东晋灭亡。 2.统治: (1)“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2)军事:东晋初期,多次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有的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些内耗最终导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 (3)经济: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四、南朝: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其中,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宋。 五、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 (1)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 (2)孙吴建国后,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3)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4)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今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2.原因: (1)政治: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等。 (2)经济:北方人的南迁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3)社会: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4)自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表现: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农业 开荒、兴修水利 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九年级历史秋季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试题 (含答案)(2025-11-19)
八年级历史秋季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试题(含答案)(2025-11-19)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19)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21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25-11-19)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025-11-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