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1123

主题五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考点解读(菏泽专用)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406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主题,历史,专用,菏泽,解读,考点
  • cover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总体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政治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经济 农业继续发展,出现新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商业繁荣;唐朝中期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文化 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全面发展,兼收并蓄,领先世界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建立。 3.意义: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 3.“贞观之治” (1)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3)革新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交往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三、女皇武则天 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功绩: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2.“开元盛世” (1)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2)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五、经济繁荣 1.农业: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等;重视兴修水利。 2.手工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冠于全国;陶瓷业生产水平很高,如: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六、民族交往与交融 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2.表现: (1)唐朝时期,汉族与一些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