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1125

主题一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考点解读(菏泽专用)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2819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主题,历史,专用,菏泽,解读,考点
  • cover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总体特征: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经济 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逐渐发展,私有制产生 政治 原始社会末期(约五六千年前)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文化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主要代表 古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考古证据 元谋人 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县 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 蓝田人 约160万年 陕西蓝田 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 郧县人 约100万年 湖北郧阳 3个头骨化石 考古价值:通过对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1.经济兴盛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 2.河姆渡人的生活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年。 遗址地点 浙江余姚(长江中下游地区)。 房屋样式与挖井技术 ①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 ②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生产活动 农业 ①骨耜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②稻作农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③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人们还狩猎野猪、鹿等。 手工业 ①懂得使用天然漆。 ②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③会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遗址中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6300—4500年 主要分布区域 黄河中游地区。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 下游。 生活状况 半坡遗址 (陕西西安 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 ①半坡人主要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屋内有灶坑; ②大量使用装饰品,并制作乐器陶埙。 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发现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成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 生产活动 半坡遗址 ①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等生产活动; ②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 ③使用弓箭、渔叉等进行渔猎; ④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⑤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会纺织、制衣。 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人们能够制出较为精致的陶器。 1.[2025年山东潍坊中考真题]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既有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又有河南濮阳的蚌塑龙、辽西地区的石堆巨龙等,龙形象逐渐规范划一。这表明中华文明( ) A.多元一体 B.时间最早 C.绵延不断 D.成就辉煌 2.[2025年江苏淮安中考真题]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浙江仙居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全景式呈现了早期农业社会的聚落形态和结构,为研究南方地区早期稻作农业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本。下列遗址与下汤遗址处于同时代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