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法治教育 :理解平等的含义和意义,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新增) 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 学业要求 1.理解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内涵及其价值 2.理解法治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障作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努力践行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要体现在对法治基本概念的理解上,例如要求学生“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核心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该单元通过宪法视角剖析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理解法律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政治认同:单元内容强调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帮助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感。 责任意识:通过践行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实践要求,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担当精神,体现课标“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无具体相关内容 具体表现 题型分布 主要涉及 选择题 和 非选择题 (如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其中,选择题是考查该单元知识点的常见形式,非选择题则更侧重于对核心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考查形式 选择题 :通常以案例或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核心概念的理解。例如,通过具体事件(如高铁“霸座”、遛狗不牵绳等)考查法律对自由和权利的规范作用。 非选择题 :可能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如何维护公平正义,或从个人、制度、司法等角度阐述法治精神的重要性。例如,讨论“中学生如何维护公平正义”或分析司法案例中正义的实现 考查重点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平等的内涵与实践、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司法维护正义 1.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2.我们如何珍视自由? (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3.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4.人们为什么向往公平? (1)对个人: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对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5.如何坚守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 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②遇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