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字母表示数(二) 【学习内容】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教科书第54页例3及“做一做”,第55页练习十二部分练习。 【教材分析】 例3(1)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同时,介绍含字母式子中省略乘号的书写方法;例3(2)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同时,介绍“平方”的书写方法以及数与字母相乘的书写习惯,进而教学代入求值。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具体事例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特点与优越性。 【学情分析】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同时,介绍“平方”的书写方法以及数与字母相乘的书写习惯,进而教学代入求值。学生能理解,只是不习惯书写格式,会忘记用字母先表示出来。 【学习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认识。 2.知道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略写方法、平方的意义及读写法,会根据计算公式用代入法求值。 3.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符号意识,初步感悟代数思想,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重、难点】 学习重点: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知道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能正确区分2a和a2及其意义上的不同。 【核心学习任务】 本课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材料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33+24)+12=33+(□+□) 50×□=6×□ □+270=□+360 (5+3.5)×□=□×□○□×4 (1.2×0.5)×□=1.2×(□×6)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刚才我们所做的复习,是根据哪些运算定律来做,你能把这些运算定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乘号的简写。 先让学生自己看教材学习,再进行交流汇报。 活动要求: 1.从教材自学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 交流时明确: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如a×b=b×a,可以写成a b=b a或ab=ba。 3.引导观察比较: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有什么不同?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启发学生小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一目了然,简明易记,也便于应用。 质疑: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白:这三个字母可以分别表示我们学过的任何数。 (二)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出示正方形的形状,问:这是什么?(正方形) 让学生先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及周长的计算公式:面积=边长×边长;周长=边长×4。 引导: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试着写一写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公式,然后再翻书看课本是怎样表示的。 S=a2 C=4a 2.提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对平方的表示不理解) 明确:S=a a可以写成a2,表示2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 a2。 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