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2410

专题综合练4 地表形态--2026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练(含解析)

日期:2025-11-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7234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综合,地表,形态,--2026,高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综合练四 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5·广东湛江一模)斯威士兰是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北、西、南三面被南非所环抱,东与莫桑比克为邻,地处南非高原东南边缘,国土面积约为1.74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1 000米以上。下图为斯威士兰地质构造和岩层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斯威士兰西部主要是(  ) A.纵贯的东非大裂谷 B.活火山的分布集群 C.德拉肯斯山脉东部 D.频发地震的构造带 2.斯威士兰的地形地势特点是(  ) A.冰川侵蚀地貌类型多 B.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 C.西低东高,东部平原广阔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025·山东济宁一模)某研学团队到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某传统窑洞村落进行“村落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在实地考察后发现:该窑洞村落在南向山腰坡地连片布局(下图),村落内宽窄街巷垂直交错,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据此完成3~5题。 3.该窑洞村落选址主要为了(  ) A.夏季通风 B.冬季保暖 C.节约土地 D.防灾避灾 4.推测该村落内(  ) A.主街道东西走向,多公共空间 B.主街道南北走向,便于夏季纳凉 C.小巷道南北走向,多公共空间 D.小巷道东西走向,便于夏季纳凉 5.借鉴该村落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智慧,我国北方地区在城市规划时可以(  ) A.远离河流避免内涝 B.交通线呈环形放射状 C.建筑组团北高南低 D.构建多核心空间结构 (2025·新疆二模)某河流地处大高加索山区。2002年7月,该河流上游发生雪崩,引发坡面碎屑物质滑塌,堵河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存续期间,仍有少量流水顺着旧河道位置下泄。9月,堰塞湖溃决,洪水冲刷形成新的河道。下图示意该堰塞湖存续期间及溃决之后堰塞体附近的横剖面。据此完成6~8题。 6.雪崩堵河形成的堰塞湖能维持长达两个月,与之关系最弱的是(  ) A.雪崩规模大 B.夏季气温高 C.河流水温低 D.岩石碎屑多 7.堰塞湖溃决后形成的新河道之前最可能为(  ) A.基岩干谷 B.分水岭山脊 C.地垒构造 D.断层破碎带 8.堰塞湖溃决后,原堰塞体附近地区的河漫滩最可能(  ) A.面积扩大 B.海拔升高 C.发育受限 D.趋于对称 (2025·江西九江二模)岩层的原始状态多接近水平,在地质地形图上表现为出露地表的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若岩层发生倾斜且方向与坡向一致,则表现为出露地表的岩层界线弯曲方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地形。据此完成9~11题。 9.岩层从老到新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10.容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同一岩层出露地表的面积(  ) A.与图上面积相关 B.与形成年代相关 C.与地形坡度相关 D.与岩层走向相关 (2023·海南卷T12~13)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12~13题。 12.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3.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2025·山西一模)浊水溪是我国台湾最长的河流,流程186.4千米,发源于合欢山南麓,该山脉岩层多为脆弱粘板岩,浊水溪沿途接纳了多条支流,从二水附近流出山口,进入平原,最后汇入台湾海峡。由于水体常年浑浊,得名浊水溪。研究发现,二水附近以下河段的沉积物中,自下而上分别为河流—漫滩相、河漫滩—河口湾相、三角洲—潮滩相。下图示意浊水溪水系分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