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50285

《弥渡山歌》教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124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弥渡山歌,教案
  • cover
《弥渡山歌》 教学目标: 1、听赏歌曲《弥渡山歌》。 2、会听辩不同乐器奏出的音色。 3、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教材和学情分析: 《弥渡山歌》是云南省的弥渡县的一首民歌,歌曲旋律轻快,动感十足。弥渡是有名的“山歌之乡”,竹子长得满山遍野,聪明的弥渡人因地制宜,发明了许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它们被子称为竹乐,能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先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听感受,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再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音效。 教学重点: 聆听竹乐的音色,并试着唱歌。 教学难点: 体验音乐意境。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笛子吗?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笛子用什么做的?(竹子)怎样吹?(横着吹奏)知道竹笛的音色吗?(清脆、悦耳) 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竹笛演奏的一首歌曲。 多媒体播放乐曲《弥渡山歌》,生聆听。 教师提问:听到竹笛声了吗?音色怎样?(生谈感受) 教师:刚才我们听的是竹乐合奏: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好听吧,它也象我们广西的刘三姐一样,也很有名气。 二.出示课题:《弥渡山歌》 教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三.教师介绍弥渡地名: 弥渡地处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城。它有很多美名,“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山歌之乡”。聪明的弥渡人发明了许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我们把它们称为竹乐。竹乐里的乐器音色各不相同,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合奏,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这首竹乐合奏《弥渡山歌》吧! 四.欣赏乐曲 1.播放乐曲录音,生再听乐曲。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2.再听音乐:分乐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竹乐器的音色。 竹笛———嘹亮明快。 竹相———低缓深沉。 竹二胡———纤细委婉。 教师介绍:这首乐曲中的竹笛独奏所展示的远阔空间感,予人大地在我脚下之感,竹沙筒,竹梆子以及竹二胡等等互相辉映,异常动人。 五.欣赏歌曲《弥渡山歌》 教师:这首《弥渡山歌》不仅可以用竹乐来演奏,还可以用别的乐器来演奏,弥渡的人民还为它配上了歌词,让我们听一听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1.引导生聆听歌曲录音。 提问:这首歌和前面我们听的竹乐合奏有什么不同? 2.教师唱一唱。 教师:这首歌真好听,老师也想唱一唱,帮我拍一拍节奏吧。(教师有表情演唱) 3.学生试着学唱《弥渡山歌》。 教师:老师看到刚才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很多孩子还一边听,边跟着唱呢,那我们也来把这首歌唱一唱吧。 (1)播放歌曲录音,生轻声跟唱。 (2)教师提示:谁来说说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呢? 提示学生:要用轻快的歌声唱歌。 六.即兴作画 教师指导生边听音乐边作画(播放竹乐合奏《弥渡山歌》作为音乐背景)。 七.教学小结 表扬鼓励本节课认真学习,与同伴积极合作、大胆表现自己的孩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