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秋人教九上化学第6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 河南等地适用 范围:第6单元 (建议用时:45分钟满分:50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A.石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 B.活性炭吸附色素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D.二氧化碳参加植物的光合作用 2.“低碳新时尚,中国正能量”。倡导“低碳”生活已然成为我们新的时尚,低碳中的“碳”指的是(C) A.碳单质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含碳物质 3.亚洲低碳技术和创新大会暨第四届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以“推动低零碳技术创新,共建清洁美丽亚洲”为主题。下列行为不符合大会主题的是(C) A.积极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 C.焚烧废弃塑料 D.分类回收垃圾 4.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5.世界上最轻材料“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关于“碳海绵”的说法错误的是(A)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可燃烧 C.可重复使用 D.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6.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的是(A) A.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于制铅笔芯 B.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广泛用于超导领域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用于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 D.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7.镁带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A) A.Mg B.CO2 C.MgO D.C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C)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9.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C)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石灰水,如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气体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D.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10.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一氧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B.一氧化碳是碳不充分燃烧的产物 C.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可以作燃料 D.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11.下列关于如图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可以验证CO具有还原性 B.可以验证反应生成了CO2 C.可以验证生成物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既可以防止有毒的CO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12.鉴别一氧化碳、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C) A.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溶解性 B.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密度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瓶气体中 D.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四瓶气体中 13.将一定质量的木炭在装有过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下列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C) A B C D 14.某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取5g该气体混合物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再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C) A.5g B.10g C.15g D.20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发现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吸附作用。用墨汁书写或绘画的字画能从古代保存至今而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6.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 (2)图②、③、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