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九年级化学同步课件 人教2024版 (人教版九年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九上化学第7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 范围:第7单元 (建议用时:45分钟 满分:50分) 河南等地适用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 A.干冰、一氧化碳 B.水煤气、甲烷 C.天然气、石油 D.煤、可燃冰 B 2.下列关于化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煤可用于发电 B.石油炼制可得到多种产品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D.化石能源只能通过燃烧加以利用 D 3.春节期间,郑州市规定在限定时间、限定地点可燃放鞭炮。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 A B C D B 4.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很多成语中都包含着化学知识,下列成语表达的意思与燃烧和灭火无关的是( ) A.抱薪救火 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 D.如火如荼 D 5.下列爆炸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厨房中因煤气泄漏遇火而发生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煤矿井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瓦斯爆炸 B 6.燃烧、火药爆炸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 A.都发光放热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需要点燃 D.都是化合反应 B 7.每年假期都会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安全教育工作从不会因为放假而结束,下列安全教育的内容错误的是( ) A.高层住宅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要以最快的速度乘电梯逃生 B.发现家里的燃气泄漏,要先关燃气阀门,再开窗通风,绝对不能打开排风扇 C.暑假长时间使用空调,若空调失火,要第一时间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D.在加油站加油时,私家车应当熄火,驾乘人员禁止吸烟和接打电话 A 8.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合理的是( ) A.吹灭蜡烛———隔绝了氧气 B.煤炉火越扇越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C.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燃气充分燃烧 D.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一定也不能燃烧 B.烛火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C.任何物质着火时都可用水来灭火 D.点燃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 10.《本草纲目》卷六艾火纲目记载:“阳燧(时珍曰),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火镜”在点燃艾绒时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1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乙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丙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丁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 12.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烧杯中的热水只提供了热量 B 13.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事实的推理、结论合理的是( ) 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则所有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达到着火点,故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D.木柴架空后燃烧得更旺,说明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燃烧 D 14.将2.3 g某化合物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 A.CH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