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智取生辰纲 课后·知能演练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草芥(jiè) 嗔怒(chēn) 尴尬(gà) 朴刀(pǔ) B. 怨怅(chàng) 酷热(kù) 吹嘘(xū) 突兀(wù) C. 歇息(xiē) 逞能(chéng) 恁地(nèn) 小觑(qù) D. 寻思(xún) 勾当(gòu) 聒噪(guā) 着意(zhuó)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水浒》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写而成的,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 《水浒》中起义军首领, 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 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 《水浒》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 虽然起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 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衣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 是作者根据自己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中国古典小说内涵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伟大宝藏。 B. 《智取生辰纲》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C. 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一劳永逸, 等候杨志的到来。 D. 《水浒传》是一部章回体白话小说,文笔流畅,叙事绘声绘色 , 极其传神。 4. 下列对句中加点部分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自我夸耀) B. 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指容易出麻烦的地方) C. 那里去! 且睡了,却理会。(理睬,搭理) D. 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命运不好的人) 5. 对《智取生辰纲》文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表达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山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不是太平盛世,还暗示了来者不善,使读者更关心情节的发展。 B. 山歌是白胜为消除走路寂寞、恐惧而唱给自己听的。 C. 山歌在结构上巧妙地联系了上下文,成为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白胜。 D. 山歌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是农民反抗的心声。 6. 为安全及时地把生辰纲送到东京,杨志一路上对军健们打骂不断。对杨志打人行为分析不当的是 ( ) A.杨志鞭打军健,是他一意孤行,蛮横不讲理的性格特点的反映。 B.杨志鞭打军健,是激化他与军健矛盾的重要原因。 C.杨志鞭打军健是因为他不满军健们的言行。 D.杨志鞭打军健赶路,一面在于使生辰纲安全送到东京,一面也在为自己升官努力, 二、课内品读 浼 阅读《智取生辰纲》(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智取生辰纲(节选) 施耐庵 次日早,起五更,在府里把担仗都摆在厅前。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又将一小担财帛,共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 ,都做脚夫打扮。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老都管也打扮做个客人模样。两个虞候假装做跟的伴当。各人都拿了条朴刀,又带几根藤条。梁中书付与了札付书呈。一行人都吃得饱了,在厅上拜辞了梁中书。看那军人担仗起程,杨志和谢都管、两个虞候监押着,一行共是十五人,离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门,取大路投东京进发。五里单牌 , 十里双牌。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行。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道: “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 , 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