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水平四)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遵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精神,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目标。通过创设真实、复杂的篮球运动情境,采用“结构化教学”和“比赛驱动”的策略,将孤立的技术学习融入战术配合和实际比赛中,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赛、赛中思”,实现从掌握单一技能到理解整体项目的升华,最终能够“学会、勤练、常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运动能力: (1)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篮球移动、传接球、运球、投篮等基本技术的要领和几种基础进攻战术(如传切、掩护)的名称。较为熟练地掌握原地及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多种传接球技术,并能在消极防守和教学比赛中综合运用。 (2)体能发展:通过篮球练习和比赛,发展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2.健康行为: (1)积极参与篮球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 (2)了解篮球运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3)能够在运动中调节情绪,与同伴友好相处。 3.体育品德: (1)在练习和比赛中表现出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和裁判的良好体育道德。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承担责任、相互鼓励。 (3)敢于面对竞争和挑战,培养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 三、单元基本信息: 教学对象:初中生 单元课时:18课时 场地器材:篮球场,篮球每人一个或两人一个,标志桶若干,号码衫。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技术动作的组合与在对抗中的运用;基础战术配合的意识与执行。 难点:手对球的控制能力(球感);在快速移动和防守压力下完成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团队配合的默契与时机把握。 五、大单元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教学阶段 课时 主要内容 重点目标 第一阶段:基础入门感知与体验(5课时) 1 球感与移动:熟悉球性练习;启动、急停、滑步、侧身跑等 建立球感,掌握基本移动步法 2 运球技术:高、低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行进间运球 提高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3 传接球技术:双手胸前传接球;击地传球;单手肩上传球 掌握传球的准确性与时机 4 投篮技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投篮手型与发力顺序 建立正确的投篮动作定型 5 综合复习与游戏:将所学技术融入游戏(运球接力、传球接力比赛等等 ) 在趣味中巩固技术,培养兴趣 第二阶段:技术组合与战术入门(6课时) 6 运球与投篮结合:行进间 运球急停跳投与上篮 完成技术的组合 应用 7 传切配合(一):无球跑动与空切 建立无球移动进攻意识 8 传切配合(二):两人间的传球后空切配合 学习最简单的进攻战术配合 9 掩护配合(一):无球掩护,为队友创造接球机会 引入团队配合概念 10 进攻与防护基础:二打一、三打二快攻;人盯人防守原则 学习供方转换和基础防守 11 规则学习与裁判法:学习主要违例和犯规,学生尝试执裁 提升学生对篮球比赛中的违例和犯规的理解 第三阶段:综合应用于比赛(5课时) 12 半场3 vs 3教学比赛(一):应用传切合掩护,强调规则 在简化比赛中体验战术的作用 13 复习与强化:针对比赛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练习 查漏补缺,提升技术 14 全队战术入门 :快攻的发动与接应;阵地战落位(2-1-2) 建立整体进攻概念 15 防守战术配合:协防、补防 建立团队防守意识 16 全场5 vs 5教学比赛 在更复杂的情境下运用技战术 第四阶段:展示与评价(2课时) 17 班内小组比赛 以赛代练,提升比赛技巧和应用能力 18 单元考核与总结:技能考核(运球上篮、投篮);比赛表现评价;单元总结 全面评价学习成果 六、学习评价设计: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过程性评价(占60%): 学习态度(20%):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练习积极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