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4403

3.3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1-2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522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宏观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差异;从离子相互作用的微观角度,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弱电解质的生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建立“宏观溶液性质—微观离子行为”的关联认知。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盐类水解平衡的建立与移动过程,理解温度、浓度、外加酸或碱等因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水解平衡的变化规律,深化动态平衡的化学思想。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基于盐溶液酸碱性的实验证据,推理盐的类型与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构建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模型、水解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运用模型解决水解相关问题。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设计探究盐溶液酸碱性与盐类型关系的实验方案,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培养实验设计、操作与数据分析能力,激发创新探究思维。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结合盐类水解在生活(如明矾净水、纯碱去污)、农业(如化肥施用)、工业(如溶液配制)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原理的实用价值;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电离出的弱离子(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呈酸碱性。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用“ ”表示可逆性,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不标“↑”“↓”。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温度(升温促进水解)、浓度(稀释促进水解)、外加酸或碱(抑制或促进水解)。盐类水解的应用: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辨析“盐溶液呈酸碱性”与“盐本身电离出H 或OH ”的误区;掌握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的规律,避免水解方程式书写中“一步完成”的错误;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复杂体系(如混合盐溶液、含外加物质的盐溶液)中水解平衡的移动方向;结合水解平衡解释盐类水解的应用,建立“原理—应用”的逻辑关联;理解水解平衡与电离平衡的相互影响(如弱酸弱碱盐的水解)。 三、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从生活疑问引发探究 展示三组生活场景:一是厨师用纯碱(Na CO )溶液清洗油污,二是农民在施用铵态氮肥(如NH Cl)时避免与草木灰(含K CO )混合,三是实验室配制FeCl 溶液时需加入少量盐酸。提问:“纯碱是盐,为什么其溶液能清洗油污(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易乳化)?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会降低肥效,原因是什么?配制FeCl 溶液时加盐酸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现象都与盐溶液的性质有关,盐溶液都呈中性吗?”通过生活和实验中的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盐溶液酸碱性的兴趣,自然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盐溶液的酸碱性———实验探究与规律总结 1.实验探究:盐溶液酸碱性的测定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类型盐溶液的pH,探究盐的类型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实验用品:pH试纸、标准比色卡、玻璃棒、玻璃片、待测盐溶液(NaCl、NH Cl、CH COONa、Na CO 、AlCl 、KNO 、CH COONH )。 实验步骤:①将玻璃片和玻璃棒洗净烘干;②取不同盐溶液,分别滴在pH试纸上;③待颜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记录pH值,并判断溶液酸碱性;④根据盐的组成,将盐分为强酸强碱盐(如NaCl、KNO )、强酸弱碱盐(如NH Cl、AlCl )、强碱弱酸盐(如CH COONa、Na CO )、弱酸弱碱盐(如CH COONH ),总结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 实验现象与结果:强酸强碱盐(NaCl、KNO )溶液pH=7(中性);强酸弱碱盐(NH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