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情境导入 提示:我们都渴望平等,但平等不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我们主动践行。 思考:视频中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这些现象是不平等的?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可以怎么做? 积极践行平等 第七课 追求自由平等 7.2 践行平等 1.政治认同:认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原则,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道德修养: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平等观,反对特权思想和歧视行为。 3.健全人格: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4.责任意识:认识到践行平等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平等的内涵与表现。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的具体要求。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平等的基本内涵,认识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了解平等的价值。 3.理解如何践行平等,树立正确的平等观,在生活中能够平等对待他人,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探究一:明确定义,读懂“平等是什么”? 平等的地位: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视频:《“卢书记”事件》 (1)你怎么看待王某的言行? (2)像王某这种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呢? 探究一:平等的内涵 A.平等 B.不平等 A.平等 B.不平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内涵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平等)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结果平等)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注意:平等不是完全(绝对)的平等,平等是承认合理的差别存在,类似“平等就是平均主义”“绝对平等”的表述是错误的。 特殊 情况 探究二:平等的表现———人格平等 思考:越南网红模仿嘲笑残疾人并冒充中国人,为什么被德国外交部驱逐出境? 违反了人格平等原则。生活中,人们虽然有贫富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是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02 政治 自由 01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03 监督权 01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02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04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03 住宅不受侵犯 01 受教育的义务 02 劳动的义务 03 依法纳税的义务 04 发发服兵役的义务 我国法律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笔记】 1. 平等的内涵 ①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②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 ③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 如何践行平等? 探究三:平等的价值 人类社会就是一部追求平等的史诗 美国奴隶制的废除,让世人都记住了一个伟大的名字———林肯。 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理想的国度。 马克思与恩格斯写出了《共产主义宣言》,也是致力于为人类的平等与解放而斗争。 党的十八大将“自由与平等”写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思考:为什么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平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解放取得了旧中国不可比拟的成就和进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妇女的各项权利得到了很好保障。今天,妇女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中性别差距基本消除;妇女在各类社会保险中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