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2022年课程标准: 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01 02 03 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以及苏维埃政权建立等史实。 2、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3、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理解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以及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俄国1861年改革后工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棉纺织品 钢铁 煤炭 铁路 76% 190% 131% 增加到32000公里 结合材料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经济上: 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6 2 3 4 5 1 美35.8% 德15.7% 英14% 法6.4% 俄5.3% 其他 一战前夕,各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 与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相对落后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材料三:以沙皇尼古拉二世为首的少数大地主和金融资本家紧密勾结,维护着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无法忍受沉重的压迫,暴动和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 上流社会的豪华酒宴 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政治上: 材料四: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至1917年,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造成300万难民无家可归,缺衣少食。战争、破坏、饥荒造成的一切灾难全都压在劳动人民身上。 ———(苏)明茨主编《世界通史》 罢工时间 罢工次数 人数 1914年8-12月 68次 3.5万 1915年 1000次 54万 1916年 1500次 100万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军事上: 一战俄国接连失利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各种社会矛盾 经济 政治 军事 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如果你是当时的俄国农民、士兵或者是工人, 你会对当时的社会提出怎样的诉求? 打倒沙皇统治 要面包、要土地 要和平,反对战争 二月 革命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二月革命 时间 地点 目的 结果 革命 性质 1917年3月(俄历2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①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彼得格勒 掌握全国政权 十月革命———进入社会主义 人民需求 我们要面包! 我们要土地! 我们要和平! 问题探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否满足了人们的愿望? 临时政府举措 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 饥荒来了,每人能有一小块面包就不错了! 正打仗呢,你还想种田! 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要求! 十月革命———进入社会主义 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向示威群众开枪,造成400余人伤亡。七月流血事件后,人们抛弃了对临时政府的幻想。列宁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二、十月革命过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时间 开始标志 起义地点 领导人 总指挥部 革命任务 结果 革命性质 特点 1917年11月(俄历10月) 彼得格勒 列宁(布尔什维克党) 斯莫尔尼宫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府 无产阶级革命 “阿芙乐尔”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 二、十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