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背诵: 1.南昌起义时间、领导人、意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口号、结果? 时间:1927年9月 地点、领导人: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 口号:第一次打出来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结果: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3.三湾改编影响? 影响: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6.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名称、影响?: 名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影响: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9.工农武装割据内容?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1古田会议时间、地点、内容、领导? 时间、地点:1929年12月,福建上杭县古田。 内容: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第15课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素养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及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知道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掌握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历史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家国情怀) 1.背景 面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一、战略转移 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 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这赤匪发展的势头真的让我太震惊了,传我命令,调集兵力,全力围剿! 材料:第五次反“围剿”自9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中旬,临时中央和中革军委顽固地放弃积极防御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坚持军事冒险主义,采用阵地战、正规战来迎战强大的国民党军,命令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分别御敌于苏区之外,……“辗转寻找于敌之主力和堡垒之间,完全陷入被动地位”。近两个月的战斗,以惨重的代价证明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完全错误的。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第08卷》 一、战略转移 1.背景 1.背景 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反围剿的情况如何? 博古 李德 “左”的错误(左倾) 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激进冒险 失 败 背景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原因) 背景②: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左派 右派 2.战略转移:长征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 中央苏区变得越来越小了。就像用盆子养鱼,鱼很大,盆子很小,养不活了。最后决定转移,进行长征。 ———叶剑英《长征的艰险历程》 ③开始时间: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李德、博古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1934年10月 ④地点: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⑤目的: 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8万人) ①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陈树湘,湖南长沙人,红三十四师师长。湘江战役中,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已不足1000人,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师长陈树湘身是胆、毫无惧色。他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伤重被俘后,敌人将他抬去邀功途中他醒了过来,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 我们应当去湘西 和红二方面军会合 博古 我已布下重兵等你 蒋介石 我建议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毛泽东 ②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转战贵阳 强渡乌江 3.前期路线 阅读课本和地图,讲述红军长征前期的路线 ③遵义会议 长征过程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地 主要内容 会后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