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7年5月21日 反动军官许克祥大肆残杀革命群众。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逮捕、大屠杀。 提问:"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党应该怎么办?" 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实不,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井冈山会师的过程与意义。 教学难点: 中国革命从“城市进攻”转向“农村割据”的原因 一、南昌起义的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共党员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的57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到1万人。 ———《中国共产党的90年》 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2)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路在何方? 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取得了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借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 发动南昌起义,仿效俄国走城市暴动的革命路线。 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二、南昌起义的概况 南昌起义(绘画) (1)时间: 1927年8月1日 (2)地点: 江西南昌 八一建军节 军旗升起的地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二、南昌起义的概况 (3)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4)经过: 南昌起义→占领南昌→主动撤离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1927年10月起义军一千多人到达 陆丰建立红二师。 1927年8月3日起,起义军撤离南昌。 1928年朱德和陈毅率领部分队伍转战湘南。 三河坝 800人 三、南昌起义的意义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后来,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八一精神 坚定信念 听党指挥 为民奋斗 百折不挠 敢为人先 勇于创新 南昌首义诞新军, 喜庆工农始有兵。 革命大旗撑在手, 终归胜利属人民。 ———朱德 《纪念八一》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一、八七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影响 1927年8月7日 武汉汉口 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②决定在秋收时节组织农民发动武装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南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为了审查和纠正党在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为革命指明了方向:开展土地革命 八七会议的核心作用是“纠正错误、明确方向”: 纠正了大革命时期“放弃武装”的错误; 通过“武装起义”方针延续了南昌起义的“武装反抗”思路; 通过“土地革命”方针明确了“依靠农民”的方向; 毛泽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