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第三单元第14课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意义;知道两汉对西域管理的措施和作用,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 2.通过历史地图等方式,知道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初步树立时空观念。 3.学习张骞、班超等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学习目标 凿空之旅 —张骞通西域 凿空 PART 01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为“凿空”,今指开通道路。)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 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西域的定义: 一、张骞通西域 材料二: 汉王朝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一、张骞通西域 背景: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材料一: 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后汉书》 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为保境安民,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出使大月氏!事成重赏,速来报名。钦此! 招贤令 一、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带着浩浩荡荡的百人使团从长安出发了。 一、张骞通西域 历史上张骞共两次出使西域,请阅读课本78—79页,完成下列表格。 博望侯 张骞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目的 影响 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了解西域 沟通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奉命西行 途中被匈奴扣押十余年 趁夜出逃,不忘初衷,历经艰险寻找大月氏。 大月氏不愿再战,张骞启程回国。 归途中又被匈奴扣押一年多,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一、张骞通西域 古今通话 不怕困难、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坚定信念不辱使命。 材料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同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许多西域地区的山川、地形、物产、人口、风俗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①促进了西汉与西域间的相互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②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一、张骞通西域 自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开始形成。 共享文明 —丝绸之路 凿空 PART 02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中亚 西亚 欧洲 北非 二、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 你正带领着一支驼队去西域,准备带回什么货品呢? 长安商队 你正从长安回来,沿途你会带些什么回西域? 西域商队 丝 绸 之 路 二、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 西域传入中原 中原传入西域 葡萄 瓷器 良种马 造纸术 苜蓿 丝绸 核桃 铁器 陶器 佛教 二、丝绸之路 我是丝路小商人 东南沿海 中南半岛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南端 斯里兰卡 马六甲 海峡 二、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向东: 山东半岛 (1)向西: 山东半岛 朝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