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5784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0次 大小:563348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课件网) 【视频】《七律 长征》 导入新课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学习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长征及遵义会议的基本史实,掌握长征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主要历程、重要人物及革命群体事迹,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通过聚焦遵义会议这一核心事件,明确其时间、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理解其“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意义;结合长征路线图梳理时空脉络,感知历史空间变化,建立“时间+空间”的历史认知框架。 通过梳理文献记载、亲历者回忆、历史图片等长征相关史料,提取关键信息支撑对长征过程与意义的认知,达到初步掌握“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一历史学习方法的目标。 壹 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1930-1933年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剿”与红军反“围剿” 次数 国民党军 红军 红军指挥 战略战术 结果 一 10万 4万 毛泽东 指挥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 反“围剿”胜利 二 20万 5万 三 30万 4万 四 50万 7万 朱德、周恩来 五 100万 8万 博古、李德 不顾中国革命实际情况,搬用正规的阵地战经验,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危险境地。 反“围剿”失利 ①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 ③实质: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 战略转移 博古 李德 长征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任务: 1.快速阅读课本90—91页文字,依次找出所有事件,并标上序号; 2.将所有事件标注在 91页地图对应位置(圈地点,记事件); 重走长征路 ①1934.10 瑞金出发 ②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⑤1935.1遵义会议 ⑨飞夺泸定桥 ⑩翻雪山,过草地 ⑦渡过金沙江 突破腊子口 1936.10甘肃会宁会师 吴起镇会师 ③渡过湘江 ④强渡乌江 ⑥四渡赤水 ⑧强渡大渡河 长征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小组互评,你的学习伙伴能得几分? 标题、图示完整 比例协调 重大事件标注清晰 贰 遵 义 会 议 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②中共中央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 遵义会议(1935年) 14年 新中国成立(1949年) 14年 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有了正确的领导,由失败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幼稚 成熟 叁 红军长征的胜利 1 胜利会师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再看长征路线图,红军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长征胜利结束 自然环境恶劣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物资的匮乏 叁·红军长征的胜利 叁·红军长征的胜利 10月9日清晨,会宁县城城门大开,红一方面军战士手持红旗、敲锣打鼓,列队迎接红四方面军战友。当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迈着疲惫却坚定的步伐进城时,两军战士瞬间涌上街头,握手、拥抱、哭泣、欢呼,有的战士互相抚摸着对方补丁摞补丁的军装,分享仅有的干粮和水,场面极为感人。 当日下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