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8406

4.1.3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观察鸡卵的结构 课件(18张PPT)+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877210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1.3,八年级,生物,年北京,2025-2026,格式
    教学基本信息 单元(或主题)名称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学科 生物 班级 初二(3)班 人数 32 一、单元(或主题)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重实践”和“学业评价促发展”。通过实验、探究类学习活动,学生加重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学业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特别要注重对探究和实践过程的评价;提倡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利用学习资料,在他人的帮助下获取的。本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3个学习活动中逐渐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提升对生物学科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的理解。 二、单元(或主题)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为第4单元第1章第3节,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分别是“昆虫的受精卵经变态发育形成成熟个体”、“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和“鸟类的繁殖方式可提高后代成活率”。本节教学内容隐含着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进化过程,即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两栖动物和鸟类。本节共设有3个学习活动,分别是“观察家蚕与蝗虫的发育过程标本”、“观察蛙的发育过程标本”和“观察鸡卵的结构”。通过上述教学内容及学习活动的完成,学生理解生物的生殖、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同种类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以及形态结构不同,它们的生殖和发育也不同。最终,帮助学生构建重要概念“7.1生物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产生后代”。 本节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1课时包括“昆虫的受精卵经变态发育形成成熟个体”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第2课时为“鸟类的繁殖方式可提高后代成活率”。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此处知识的理解尚处于较浅层次,运用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外,部分学生虽然具有饲养家蚕的经历,但不能完整地归纳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几乎所有的同学均食用鸡卵,但均不曾科学地解剖观察鸡卵的结构。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经验,但不同学生存在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体会和学习成果。本节通过3个实验探究活动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训练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总结,发展其科学思维,培育其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 三、单元(或主题)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家蚕、蝗虫、蛙的发育过程标本及鸡卵的结构,分类归纳不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 通过阅读资料,分析不同动物的发育过程特点对其生存的意义。 运用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课题 观察鸡卵的结构 课时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实验,运用合理的观察方法、顺序,准确识别鸡卵的结构及特点,理解各结构的功能,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分析卵壳透气性、卵黄营养储备等特点,尝试推导鸡卵结构对“陆地繁殖”的适应性,提升归纳与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 (1)能规范使用放大镜、镊子等工具,掌握“剥卵壳、观察卵黄膜、识别胚盘”的实验操作步骤,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2)完成实验记录表,清晰描述各结构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学会“有序观察—记录—总结”的探究方法。 态度责任: (1)实验中养成爱护实验材料、节约资源的习惯,树立尊重生命、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联系生活中“鸡蛋的食用价值”“卵壳仿生学建筑设计”等话题,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增强爱护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意识。 六、课时重点 精准识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