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8584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4 单元 《十只小猪过河》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日期:2025-11-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433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设计,课堂,十只小猪过河,单元,二年级,上册
  • cover
《十只小猪过河》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 4 单元《我的动物朋友》 第 4 课时 ———《十只小猪过河》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十只小猪过河》是一首充满童趣与教育意义的经典儿歌,作为 “我的动物朋友” 单元的收尾唱歌课,其创作灵感源于儿童生活故事,巧妙融合音乐韵律与数学逻辑。歌曲以 “十只小猪过河,猪大哥数数少一只” 的诙谐情节为核心,将数学运算 “9+1=10” 自然融入歌词,既符合低龄儿童的认知兴趣,又传递 “做事细心不粗心” 的生活道理。歌曲采用 1=C 调、2/4 拍,中速稍快,情绪欢快诙谐,曲式结构为一段体(a+b+c+d),四个乐句各具特点:第一乐句旋律平稳、节奏简洁,以 “十只小猪过河去” 引出主题;第二乐句旋律略有起伏,节奏型稍作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第三乐句融入切分节奏与八分音符,旋律起伏增大,营造 “数数困惑” 的紧张感与趣味性;第四乐句旋律回归平稳,以 “原来忘了数自己” 收尾,形成完整的故事闭环。节奏上以 “×× ×× | × - |”“××× ×× | × - |” 为核心节奏型,歌词口语化、叙事性强,易于学生理解与传唱,是实现 “音乐 + 数学 + 德育” 融合教学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趣味故事与动物主题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诙谐的音乐情绪,可跟随简单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律动。在演唱方面,他们能自然发声并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但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对八分音符、切分节奏等复杂节奏型的把握不够精准,易出现节奏混淆。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对 2/4 拍 “强弱强弱” 的韵律感认知需进一步强化。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游戏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对数学与音乐结合的形式兴趣浓厚;部分学生在公开表演时存在胆怯心理,需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在 “玩中学、唱中学” 中深化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十只小猪过河》2/4 拍中速稍快、欢快诙谐的情绪特点,辨别歌曲 “起承转合” 的四乐句结构美感,体会八分音符、切分节奏带来的韵律变化,感知儿歌寓教于乐的风格魅力。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童趣故事与生活道理,提升对音乐节奏、音高变化的感知能力,培养对趣味儿歌的审美兴趣。 艺术表现 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正确、节奏稳定,重点掌握八分音符、切分节奏的演唱技巧,把握四乐句的情绪递进与衔接。 能用自然、轻快且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结合小猪的动作模仿(排队过河、低头数数、恍然大悟)配合演唱,做到 “唱 - 演” 同步,展现歌曲的诙谐氛围。 能借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参与小组合作表演(角色扮演),增强艺术表现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克服公开表演的胆怯心理。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以《十只小猪过河》为基础进行简单创编,如替换故事场景(过小桥、逛公园)或增加角色(小猪的朋友小羊),保持歌曲的节奏与旋律风格。 能设计贴合创编内容的肢体动作,或用打击乐器编配个性化节奏伴奏(如用沙锤表现河水流动声),创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文化理解 了解儿歌 “寓教于乐” 的文化特点,知晓音乐与数学、生活的紧密关联,感受儿歌在儿童成长中传递知识与品德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唱与实践活动,体会趣味儿歌的教育价值与艺术魅力,增进对音乐与生活、学科融合的理解,培养细心做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准确演唱八分音符、切分节奏等核心节奏型,感受 2/4 拍的韵律感,体会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理解歌曲传递的 “做事细心” 的生活道理,在演唱与表演中体验音乐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