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8638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2 单元《卖汤圆 + 雨的节奏》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日期:2025-11-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44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设计,课堂,卖汤圆 + 雨的节奏,单元,二年级,上册
  • cover
《卖汤圆 + 雨的节奏》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 2 单元《探索身边的音乐:长和短(二)》 第 4 课时 ———《卖汤圆 + 雨的节奏》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三角铁、木鱼、沙锤等打击乐器、节奏卡片、汤圆实物 / 图片、雨滴音效素材 教材分析 《卖汤圆 + 雨的节奏》是本单元 “长和短(二)” 主题下的欣赏综合课,由歌曲欣赏《卖汤圆》与节奏创编《雨的节奏》两部分组成,二者围绕 “节奏感知” 核心有机融合。《卖汤圆》创作于 1957 年,为电影《风雨桃花村》插曲,由陈蝶衣作词、姚敏作曲,是兼具生活气息与传统文化内涵的经典歌曲。歌曲采用六声商调式、4/4 拍,中速轻松,单一部曲式(五个乐句)结构规整,旋律以级进和小跳进为主,朗朗上口且灵动活泼;节奏上大量运用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及波音记号,模拟市井叫卖的俏皮韵律,完美契合 “小二哥卖汤圆” 的热闹场景。歌词 “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 既展现市井烟火气,又寄托家庭团聚的美好期许,汤圆作为传统美食,成为中华团圆文化的具象载体。《雨的节奏》则以自然现象为切入点,通过模拟雨滴 “滴答”“哗啦啦” 的不同节奏型,巩固本单元 “长和短” 的节奏认知,为歌曲欣赏增添创意实践维度,实现 “欣赏 — 感知 — 创造” 的教学闭环。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可跟随简单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律动。在音乐感知方面,他们能初步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与节奏的快慢变化,但对附点音符、切分节奏、波音等复杂音乐元素的把握不够精准,音准稳定性与气息控制能力有待提升。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需借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源、实物观察、游戏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在 “听、唱、演、创” 中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卖汤圆》中速轻松、欢快活泼的情绪特点,辨别歌曲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带来的韵律感,体会《雨的节奏》中不同雨滴节奏(短节奏 “滴答”、长节奏 “哗啦啦”)的差异。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节日热闹氛围与团圆文化内涵,感受节奏与生活场景(叫卖、下雨)的紧密关联,提升对音乐节奏、音高、音色等要素的感知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 能跟随《卖汤圆》音频准确哼唱旋律,做到节奏基本稳定、音准大致准确,重点把握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及波音记号的演唱技巧,用轻松愉悦的声音传递歌曲欢快情绪。 能模仿雨滴节奏,用拍手、跺脚或打击乐器表现 “滴答”(短节奏)、“哗啦啦”(长节奏)等不同雨声,做到节奏统一、动作整齐。 能结合歌曲与节奏素材,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综合表演,如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搭配雨滴节奏创意演绎,增强艺术表现力。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为《卖汤圆》创编新歌词(如替换售卖物品 “卖元宵”“卖年糕”),或设计多元演唱形式(如领唱、合唱、加入叫卖声)。 能以《雨的节奏》为基础,创编不同场景的节奏(如 “敲门声”“脚步声”),或用打击乐器编配个性化节奏伴奏,创意表达对节奏与生活的理解。 文化理解 了解《卖汤圆》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元宵节吃汤圆的传统习俗,知晓汤圆象征团圆的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演唱与节奏创编活动,感受音乐与生活、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理解节奏在表达生活场景中的作用,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卖汤圆》的欢快情绪与节奏特点,能准确哼唱歌曲,理解歌曲蕴含的团圆文化内涵。 辨识并模仿《雨的节奏》中不同雨滴的节奏型,体会节奏长短与生活场景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