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8648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3 单元《太阳一出红艳艳》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日期:2025-11-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423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设计,课堂,太阳一出红艳艳,单元,二年级,上册
  • cover
《太阳一出红艳艳》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 3 单元《发现身边的音乐:高和低(四)》 第 2 课时 ———《太阳一出红艳艳》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太阳一出红艳艳》是传唱于贵州民间的经典民歌,作为 “高和低(四)” 单元的唱歌课内容,其创作深深植根于贵州的地理人文环境。贵州多山地、气候湿润,劳动人民靠山而居、辛勤劳作,歌曲便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孕育而生。歌曲采用 1=C 调、4/4 拍,中速宽广,结构为单一部曲式(四个乐句),旋律以五声音阶为基础,高亢明亮且富有起伏,乐句间 “高 - 低 - 高 - 低” 的旋律走向,完美契合单元 “高和低” 的核心主题,既展现了贵州山水的辽阔意境,又传递出人民的质朴情感。节奏上融入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特色节奏型,增强了歌曲的韵律感与活力;歌词质朴直白,“太阳一出红艳艳,照亮贵州山水间” 等语句,既描绘了自然美景,又表达了贵州人民对太阳的歌颂、对幸福生活的期盼,融入贵州方言特色,充满浓郁的地方风味与生活气息,是承载贵州民俗文化与劳动人民情感的优质音乐素材。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可跟随简单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律动。在演唱方面,他们能自然发声并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但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对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复杂节奏型的把握不够精准,且难以精准捕捉贵州民歌独特的旋律韵味与方言发音特点。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对 4/4 拍 “强弱次强弱” 的韵律感认知需进一步强化。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需借助情境化、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太阳一出红艳艳》4/4 拍中速宽广的情绪特点,辨别歌曲五声音阶的旋律美感、切分节奏与附点音符的韵律感,体会贵州民歌高亢明亮的独特风格。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提升对音乐节奏、音高变化的感知能力,培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兴趣。 艺术表现 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正确、节奏稳定,重点掌握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的演唱技巧,把握乐句间 “高 - 低” 的旋律转换。 能用自然、嘹亮的声音演唱,结合贵州民歌的演唱风格,在咬字、行腔上体现地方韵味,配合恰当的表情与肢体动作,传递歌曲的欢快与宽广情感。 能借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参与小组合作表演,增强艺术表现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以《太阳一出红艳艳》为基础进行简单创编,如结合贵州风景(黄果树瀑布、千户苗寨)创编新歌词,或设计贴合歌曲风格的舞蹈动作。 能运用打击乐器编配个性化节奏伴奏,或通过领唱与合唱结合的形式,创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文化理解 了解贵州的地理环境(多山地、山水秀丽)、民俗文化(苗族绣球、蜡染、侗族大歌),知晓歌曲的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 通过学唱与实践活动,感受贵州民歌与地域文化的紧密关联,体会贵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准确演唱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特色节奏型,感受 4/4 拍的平稳与舒展。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情感,理解贵州民歌的风格特点与文化内涵,建立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初步认知。 教学难点 精准演绎贵州民歌的独特风格,在咬字、行腔上体现地方韵味,避免平淡化演唱,实现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编活动中,既能保持歌曲原有的旋律风格与节奏韵律,又能融入贵州地域特色元素,确保创意与音乐规律的统一。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