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9583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八上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206348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课件,会议,遵义,长征,工农红军,中国
    (课件网) 人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新教材·核心素养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知道长征、遵义会议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长征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长征的原因,认识长征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核 心 素 养 目 标 导入 1933年9月,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共临时中央,采取以集中对集中、以堡垒对堡垒的错误战术,与拥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的国民党军大打阵地战,致使红军损失惨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是如何完成战略转移的?红军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具有怎样的意义? 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雕塑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中国工农红军为何长征?又是怎样长征的?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中央红军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5.10月陕西吴起镇会师 1936.10月甘肃会宁会师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突破天险腊子口 强渡乌江,夺取遵义 遵义会议 长征胜利 目标导学一:迎“难”而上———为何要长征 【历史解释】面对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壮大,国民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一共进行了几次?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国民党围剿 反围剿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敌 VS 我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VS 4万 毛泽东 (前3次) 周恩来 朱德 (第4次) 20万 VS 3万 30万 VS 3万 50万 VS 7万 第五次 1933年 至 1934年 50万 VS 8万 博古 李德 目标导学一:迎“难”而上———为何要长征 【历史解释】第五次反“围剿”在结果上和前四次有何区别?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区别? 国民党的“围剿” 红军指挥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毛泽东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如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红军 胜利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朱德周恩来 第五次 博古 李德 分散兵力,冒险进攻,防御保守 失败 左倾错误(军事冒险主义,消极防御思想)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目标导学二:排忧解“难”———征途怎么走 【时空观念】识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阅读课文P89-92,识记长征路线,画出长征路线简图并讲述长征过程中的重点事件。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突破天险腊子口 渡湘江 强渡乌江 目标导学二:排忧解“难”———征途怎么走 【历史解释】根据课本内容概括遵义会议概况。 ◎遵义会议会址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地点: 时间: 内容: 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后的 中央常委分工 张闻天 总责 军事指挥小组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目标导学二:排忧解“难”———征途怎么走 【历史解释】如何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一: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 ———邓小平 材料二: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回顾长征》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