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学习目标】 ①知道长征、遵义会议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长征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长征的原因,认识长征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教学难点:红军长征及长征精神。 【课前预习】 长征 原因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根本原因:中共中央出现左倾错误 过程 (1)开始长征: 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 ,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2)初期受挫: ①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②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 。 (3)艰难征程: ①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 ,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②红军渡过 ,跳出了 。 ③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④翻过了大雪山,走过了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4)胜利会师: 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北革命革命地吴起镇胜利会师。 ② 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 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 ①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的企图,保存了 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 ②红军在极其险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 ,坚韧不拔, ,无坚不摧,一往无前,铸就了伟大的 。 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 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 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会议肯定了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 、挽救了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的转折点。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如何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一: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 ———邓小平 材料二: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回顾长征》 材料三:遵义会议之前,党中央纠正党内“左”倾和右倾错误,都是在共产国际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有些重要决定甚至是由共产国际代表起草再翻译成中文的。1934年冬天的湘江之战,5万左右红军将士血洒湘江,电台被炸毁,很多文件遗失,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但正因此,红军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能够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突破教条主义,战胜了重重困难,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开始依据国情决定自己的政策、方针、军事路线。遵义会议正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开端。 探究二:问题:将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用直线连接起来。 探究三:问题: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实际的“长征”征途中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课后检测】 1.(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作家魏巍以诗人的激情和史家的严谨创作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叙述了从湘江之役开始,占遵义……翻雪山、过草地,以宏大的结构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率领军队战略转移的奇迹。小说描述的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20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