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①知道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图文史料分析国共第二次合作,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课前预习】 七七事变 概况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结果 卢沟桥失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列国。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国共第二次合作 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军队改编 ①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②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淞沪会战 时间 1937年8月-11月 概况 1937年8月,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宝山保卫战、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1937 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影响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南京大屠杀 概况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哪些努力?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答案提示:接受三民主义,愿为其实现奋斗;停止反国民党的暴动、赤化运动,不再暴力没收地主土地;取消苏维埃政府,推进民权政治,实现全国政权统一;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统辖,待命抗日。 探究二:问题: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 对比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不 同 点 时间 形式 目标 相同点 答案提示: 对比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不 同 点 时间 1924-1927年 1937-1945年 形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目标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相同点 都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探究三:问题: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谈谈设立国家公祭目的意义。 答案提示:铭记南京大屠杀惨痛史实。 缅怀 30 多万遇难同胞,敬畏生命、告慰先烈。 凝聚民族向心力,激发爱国情怀与奋进动力。 传递反侵略、爱和平的立场,警示世人珍视和平。 【课后检测】 1.(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话剧是以对话形式为主的综合艺术。1937年,上海文艺界人士以戏剧为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