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9872

10《劝学》《师说》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486382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闻圣贤之训 探学习之道 ———《劝学》《师说》联读 他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出任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祖籍河北昌 黎,也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劝:勉励、劝勉。作者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放在文题中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解 题 学习活动一 以言入文,绘思维导图 句读 或不 焉 位卑 近谀 也欤 郯子 苌弘 师襄 老聃 子蟠 经传 贻之 dòu fǒu bēi yú yú tán cháng xiāng dān pán zhuàn yí zhòng róu yòu gǎo pù lì cān xǐng zhì yú qì yú jí xìng kuǐ nú qiè áo 中 砺 跂 跬 輮 参省 舆 驽 有 知 楫 锲 槁暴 臾 生 螯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全文的文眼。 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作用: 高考链接:实词“已” 1.停止: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郑风·风雨》 2.已经: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项脊轩志》 3.然后,随即: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项脊轩志》 不能自已:已:停止。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赏析第1段 ①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如:彼君子兮。(《诗经·魏风·伐檀》) ②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有学问有修养、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如:不亦君子乎 (《论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③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 ④竹、莲花、菊花的别名,梅、兰、竹、菊称四君子。 ⑤妻子称丈夫,如: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经·召南》)也指男子,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赏析第1段 知识链接:君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从 比 代词,指代冰 表转折,但是 动词,形成,凝结 译文: 靛青,从蓼蓝中提取出来, 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冰,是水凝结成的,可是比水更寒冷。 状语后置 赏析第2段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译文: 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成为车轮,它弯曲得合乎圆规(画出来的圆形)。即使又晒干,(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用火烤)使它这样的。 中:符合、合乎。 輮:使动,使…弯曲。 以为:把…作为。 其:代词,它的。 曲:形→名,曲度,弧度。 虽:(假设)即使/(事实)虽然。 有:通“又”。 槁暴:晒干。槁,枯。暴,晒。 挺:直。 然:代词,这样。 赏析第2段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锯斧加工)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