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0292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课件)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1760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语文,统编,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
  • cover
(课件网) 2024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第一单元 a i T u j m i a N g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 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梳理与交流”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提问:遇到有新鲜感的语句时,你该怎么做呢? 2.读句子,明出处。 (1)课件出示“梳理与交流”板块中的两个例句,学生练读。 (2)指名学生读第一个例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引导发现这句话出自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3)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个例句。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教师适当说明: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和《花的学校》语言风格相近。指导读准“更夫”的“更”。 3.引导学生交流:这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 4.让学生抄写积累这两个例句。教师再次提示:遇到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要多读几遍,摘抄积累。(板书:新鲜感的词句) 5.引导学生交流课内有新鲜感的句子。 6.引导学生拓展交流课外有新鲜感的句子。 (设计意图:“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课内外阅读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并培养主动积累的意识,逐渐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2题 1.请学生尝试朗读“词句段运用”板块第2题中的句子,思考: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板书:句子) (1)明确朗读要求。 (2)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3)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课文时是如何把这些句子读好的。 (4)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情,点拨朗读重音的方法。 2.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试着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2.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3.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1题 1.多种形式读成语。 (1)进入妙趣横生成语堂,教师示范读成语:披头散发。 (2)出示成语。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读成语,运用多种形式读成语。 2.交流成语特点,并分类整理。 (1)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八个成语读正确,并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些都是描写人物的成语。(板书:成语) (2)引导学生先和同桌交流这两组成语的特点,然后全班交流,注意把同类的信息进行梳理。比如: 特点1:这8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 特点2:第一行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行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3)引导学生对这八个成语分类整理。 (4)设置“选词填空”,检测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 3.学生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时积累的类似成语。 二、学习“日积月累” 1.举行“中国诗词大会”。 活动一:请接出诗句的后两句。 活动二:根据画作线索猜出一联诗。 2.了解诗人:袁枚。 3.学习《所见》。(板书:《所见》五言绝句) (1)请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重点关注“牧、振、樾”的读音。 (2)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推测“振林樾”“欲”“鸣”“立”等字词的意思。 (3)想象画面,了解古诗大意。 ①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②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如“牧童骑黄牛”“牧童唱歌”“牧童听到蝉鸣”“牧童想要捕蝉”等。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预设: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