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战前欧洲已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双方长期军备竞赛、争夺殖民地,矛盾早已尖锐。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导火索,而同盟关系则像“加速器”。这场战争是( ) A.布匿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美国独立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如果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比作一场化学反应,用表示(S:同盟国,O2:协约国,SO2: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方程式中的“点燃”指的是( ) A.德军突袭波兰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俄国退出战争 3.1914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他意在( ) A.强调战争的残酷性 B.说明参战的必要性 C.指出战争的正义性 D.提醒参战的迫切性 4.下图是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的实力对比示意图。它主要说明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 A.使美德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B.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迅速 D.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5.漫画是时代的反映,下图是两张1913年的宣传画,从中可以看出( ) A.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与竞争 B.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C.世界大战削弱欧洲力量 D.国际联盟的脆弱性 6.1916年发生的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这场战役位于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7.“士兵在毒气中失明,重炮撕碎肢体……我们被当作机器消耗。”这段一战战地日记揭示了( ) A.战术创新影响战争结果 B.士兵对国家的忠诚奉献 C.军事科技加速战争进程 D.工业化战争的残酷与非人性 8.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主要是因为交战双方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武器,如重炮、机关枪、毒气弹等。这些武器的使用( ) A.使战争的范围不断扩大 B.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C.大大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 D.使战争的性质发生改变 9.“对战争痛苦的回忆是建设和平与和谐的条件之一”,基于这一认识,法国在两次马恩河战役的发生地建设了一座一战博物馆。这里建设博物馆体现的价值导向是( ) A.以史为鉴,守护和平 B.勿忘国耻,加强国防 C.互利共赢,加强合作 D.感受文明,传承文化 10.1915年4月26日,法俄英意签署《伦敦条约》,其中第二条规定“意大利方面承允使用它的全部物力和财力同法国、英国和俄国一道共同对敌作战”。本条约反映了( ) A.一战前的结盟状态 B.一战中的形势变化 C.一战后的利益争夺 D.一战对美国的排斥 11.下侧漫画《糟糕的日子过去了》是爱尔兰画家乔治·摩罗创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时政漫画。该漫画的主旨是( ) 漫画解读: 战争胜利时,万众欢腾,而两位老人却愁容满面、忧心忡忡:“很高兴战争终于结束了,这是一段糟糕的日子,不知道下一次战争是什么样子!”“是的,下次和平是什么样子!” A.揭示战争之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和平 B.表达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C.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蕴含的严重危机 D.剖析在冷战格局下,人们普遍的矛盾心理 12.下面表格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各国相关数据统计,数据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死伤人数 超过3000万 直接经济损失 1805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 1516亿美元 A.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B.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C.使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D.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 13.一战期间,欧洲人的互相残杀,让许多非洲人开始怀疑“白人至上”的合理性,也开始察觉到白人的虚弱。非洲人的这一认识( ) A.推动亚洲革命兴起 B.改变国际力量对比 C.激化欧洲内部矛盾 D.促进非洲民族觉醒 14.下面是某历史老师搜集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经济类信息的变化,由此可知( ) 战前 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