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1437

6.2 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 跟踪练 2025-2026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9714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九年级,2024,人教,化学,初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 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 跟踪练 2025-2026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长沙晚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生命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C.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2.能区分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倒入澄清石灰水 D.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3.取铁粉、氧化铁粉末、四氧化三铁粉末的混合物,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可能是 A. B. C. D.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通一会儿CO后,先点燃A处酒精灯,再点燃C处酒精灯 B.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玻璃管中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澄清石灰水中增加的质量 D.实验结束时,为节约能源,停止加热的同时要立即停止通CO 5.下列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分别闻气味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6.要除去CO2中的杂质CO,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目的 除去CO 除去CO 除去CO 除去CO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7.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 B.固态叫“干冰” C.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D.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8.竖炉炼铜技术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其装置如图所示。炼铜时将铜矿石粉和木炭粉从上方投入,鼓入充足的空气,使木炭燃烧产生1200℃以上高温,生成的铜液从金门流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铜矿石磨碎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B.竖炉内木炭主要通过不完全燃烧产生高温 C.1200℃的高温使生成的铜熔化,并与炉渣自动分离 D.赤铜矿(含)炼铜原理: 9.图为我国西汉青铜雁鱼灯及其示意图。灯油燃烧时,烟气通过鱼身和雁颈导入雁体内水中,减少对室内空气的污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烟尘的主要原因是灯油不完全燃烧 B.转动灯罩隔绝空气,可使灯火熄灭 C.雁体内的水能吸收烟尘,还能除去一氧化碳 D.灯罩的挡风和调风都有利于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 10.某实验小组按图1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时试管①中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点时,试管②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发生 B.N→P过程中,试管①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C.试管②增加的质量一定等于 D.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11.下列有关碳的单质和氧化物性质与用途不符合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滑腻感,熔点高,可作高铁列车受电弓滑板 B.CO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能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可用于制碳酸饮料 C.金刚石薄膜导热性好,可用于集成电路基板散热 D.CO和都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二、填空题 1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认识物质性质和用途的有效方法是建构知识网络图。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一氧化碳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通常,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化学研究物质性质时先从物质的 等物理性质入手。 (2)一氧化碳的用途(写一个) 。 (3)一氧化有毒的原因是 。 (4)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 。 (5)点燃一氧化碳前,需要先 。 13.合理分析学习内容,以结构化的形式梳理知识,是提升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