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1509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能力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17562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六,九年级,2024,人教,化学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能力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实验室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反应速率的大小 B.产生的气体是否纯净 C.反应条件是否易于达到 D.气体的密度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错误的是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 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B.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C.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4.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制备二氧化碳,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前,先用药匙取大理石放入试管 B.实验中,要将导管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C.实验后,用带火星的小木条进行验满 D.实验完,可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中 5.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没有“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作用的是 A. B. C. D. 6.“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这一说法最能体现在以下哪个实例中? A.利用活性炭吸附性制作冰箱除味剂 B.通过电解水大规模生产氢气 C.使用质谱仪测定未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D.研究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7.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B.乙实验用于探究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能节约试剂和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丙实验用于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证明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更明显 D.丁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8.下列鉴别和除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和———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B.鉴别和———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除去中少量的———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干燥 D.除去中少量的———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9.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了铜,铜是氧化产物 B.反应前后C、Cu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反应都必须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如果反应导出的气体有毒,就都必须进行尾气处理,防止空气污染 10.地质封存是指将气体捕集后注入特定的地层长期储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人类生活有利有弊 B.如果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水层中,可慢慢转化为固态碳酸盐 C.气体被压缩成液态时,分子变小了 D.该方法可能存在的风险是泄漏,局部浓度快速上升,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11.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3.6g,将其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将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10g白色沉淀,则原气体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A.7:11 B.11:7 C.14:11 D.11:14 12.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一定是金刚石 B.B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C.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D.D点对应的物质不稳定,容易分解 1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通过调节阀门Ⅰ、Ⅱ,改变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颜色,以下现象和分析错误的是 A.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B.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 C.使瓶中干燥的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