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4 《升华和凝华》(基础版)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哈尔滨月考)2023年冬,凭借冰雪资源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吸引了众多的南方“小土豆”前来游玩,千姿百态的雾凇成为“小土豆”们必看的绝世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凇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叶尖露珠 B.山间薄雾 C.枝头白霜 D.房檐冰挂 2.(2025八上·桂林期末)如图所示的现象在形成或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蒸笼上的“白气” B.草叶上的露珠 C.深秋时节草叶上的霜 D.严冬时户外冰雕逐渐变小 3.(2023八上·云梦期中)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4.(2024八上·衡东期中)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5.(2024八上·玉州期中)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为114℃。打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时,碘颗粒熔化 B.冷却时,碘蒸气凝固 C.加热时,碘颗粒升华 D.冷却时,碘蒸气液化 6.(2024八上·麦积期中)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这一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升华 二、多选题 7.(2024八上·崂山期中)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图甲、图乙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图甲实验中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图乙实验中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B.两次实验中的碘锤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C.图甲实验中,不会出现碘的熔化现象 D.图乙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8.(2024八上·凯里期中)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霜的形成过程中放热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熔化时放热 9.(2024八上·江南期末)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出现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10.(2023八上·宜宾期中)生活处处有物理,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B.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滴 D.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11.(2023八上·怀化月考)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示意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